《《大般涅槃经》文学研究》简介
《《大般涅槃经》文学研究》这本书是由吴章燕著创作的,《《大般涅槃经》文学研究》共有122章节
1
内容简介
《大般涅槃经》内容富有哲理,被推尊为众经之首。其譬喻故事、人物叙事独具特色,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大般涅槃经》在僧俗中传播广泛,其衍生的涅槃学思想...
2
序
李小荣 《大般涅槃经》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特别是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起过催化之用,即中古佛教思想在从般若学向涅槃学转型之时,因其倡...
3
目录
目 录 内容简介 序 绪 论 一、研究译本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价值 第一章 《大般涅槃经》譬喻论 第一节 譬喻类别及特点 一、修辞性譬喻 二、故事性譬...
4
绪 论
大乘《大般涅槃经》于五世纪初传译到中土,向来颇受重视。尤其在南北朝时代,《大般涅槃经》被判为最崇高的“真宗”和“常住教”,研习《大般涅槃经》者更多不胜数,上及帝...
5
一、研究译本
“涅槃”梵语nirvāna,巴利语nibbā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等,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或作般涅槃、大般涅槃。 《大般...
6
二、研究现状
《大般涅槃经》作为重要的大乘经典,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领域。现从以下五个方面概述近现代《大般涅槃经》的研究现状。 (一)《大般涅槃经》的版本研究 《大般涅槃经》的梵...
7
三、研究思路与价值
印度佛学传入中国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造成深入的刺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佛学的注入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思想,而且促使中国传统文学的精神从内部发生...
8
第一章 《大般涅槃经》譬喻论
佛法义理,晦涩难懂,非假譬喻无以明其幽旨。佛陀生前就常用譬喻说法,弟子们遇到难解的问题,也会请求佛陀“说喻”。因此,自《阿含经》以来的各经典中皆可见譬喻的踪影,...
9
第一节 譬喻类别及特点
《大般涅槃经》中直接提及“譬喻”至少有十六处,“以诸譬喻知诸法性”[5]“引诸譬喻得知实法”[6]“世间智者皆说譬喻”[7],明示譬喻是佛陀、智者最常用的一种说...
10
一、修辞性譬喻
修辞性譬喻由本体、喻体、相似点、喻词(连接词)四部分组成,是通过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点后转相比况,目的在于将深奥的哲理用浅显明白的话语巧妙地表达出来,一般比较...
11
二、故事性譬喻
故事性譬喻属因明三支(宗、因、喻)中的譬喻支,多系说教人演述某一道理之后用它来作为例证的客观事实,这种例证在佛典中通常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出现,从而加强了说理的力度...
12
三、阿波陀那譬喻
阿波陀那主要记载佛及弟子、居士等圣贤之行谊风范,其间往往贯穿着业报因缘的内容,与本生、因缘混为一体,目的在于其教化作用。丁敏认为“阿波陀那在本质上并不具有譬喻之...
13
第二节 譬喻的作用及影响
佛学经典中有很多佛陀及弟子说法的宗教性术语,由于这些术语指涉的内容是抽象的理论或个人实证的修行境界,不易引起信众的学习兴趣,而譬喻的语言“是一种描述性的、感官性...
14
一、作用:演说佛理,令人信著
(一)以浅喻深,演说佛理 《大般涅槃经》同多数经典一样,一般涉及大量的宗教性术语,如“中道”“佛性”“常乐我净”“涅槃”“大涅槃”等,道理太深奥,必须借助譬喻的...
15
二、影响:波及三教
佛典譬喻不仅是修行者渡岸之筏、见月之指,且为中国文化增添无穷趣味。兹从儒释道三方面展开论证。 (一)儒生援引 众所周知,宋代苏轼有很深的佛学修养,一首《琴诗》历...
16
第三节 判教论的譬喻运用
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判别、解释,以明说之意之所在的叫作判教,又作教判。[147]判教起源于南北朝时代,盛行于隋...
17
一、牛乳五味喻
《大般涅槃经》卷十三《圣行品》中对经典的先后次序有一明显的比喻说:“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
18
二、长者教子喻
六朝论师们在判教时,又常常称小乘经典为半字教,而大乘经典为满字教,这种判教方法则是来自《大般涅槃经》中长者教子喻的启发。在《大般涅槃经》卷五《四相品之余》中有个...
19
三、毒乳杀人喻
六朝论师盛行以顿、渐、不定来进行经典深浅、先后、从属的判定,基本上这是与五时判教论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在渐教系列中进行四时或五时的判定,至于无法归类在顿渐中者,...
20
第二章 大小乘《涅槃经》人物比较
从佛教经典看,佛陀所说之教法可分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缘觉乘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称缘觉;菩萨乘求无上菩提,愿度...
21
第一节 大小乘《涅槃经》内容概要
在佛典中,记载释迦牟尼佛涅槃事件的“涅槃类”经典数量不少,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记录释迦牟尼佛涅槃前说法的内容以及一些相关事件。这些内容看似相似的经典,可分为小乘《...
22
一、《长阿含经·游行经》概要
《长阿含经·游行经》记述了佛陀生前最后一段时光的生活。经文描写已经80岁高龄的佛陀,依然率领弟子僧团四处游行教化。经文内容大致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人物、...
23
二、南本《大般涅槃经》概要
南本《大般涅槃经》是体量极大的经典,其内容多种多样,主要记载世尊临入灭时,涅槃的示现只不过是一种方便,其实,如来是常住不变的,具备常、乐、我、净之四德,并且以如...
24
第二节 大小乘人物比较
前已叙及声闻乘经《游行经》中出现的人物,可见类型非常丰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包括了非人魔王与印度各种姓。其中主要人物代表为佛陀、阿难、魔王、纯陀、大迦...
25
一、佛陀——现实佛到理想佛的转变
(一)人间的佛陀形象 佛陀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他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早期的佛经中有关于佛陀生平事迹的片段记录,如《阿含经》中保存了原始佛教的较多内容,可以相信它...
26
二、阿难——从主角到缺席再到主角
(一)法教传续见证者 阿难在《游行经》里面虽曾为魔王困扰,但他一直侍奉佛陀,陪伴佛陀度过生命尽头的最后三个月,得闻佛陀临入灭时的教诲。从佛陀葬礼的尸身火化、均分...
27
三、魔王波旬——从佛陀的罪人到拥护者
(一)劝请佛陀入般涅槃 魔王波旬的形象在两类经典中表现差异甚大。前已叙及,小乘中魔王波旬先是困扰阿难,随后劝请佛陀入般涅槃。经文载: 魔波旬来白佛:“佛意无欲,...
28
四、纯陀——两类经典中的重要角色
(一)形象朴实简单 纯陀是跨越两类经典的人物,以截然不同的面貌展现。小乘经中纯陀是一名工巧师子,即手工业者。经文中塑造的形象朴实简单,纯粹只为行供养和请益之事,...
29
五、阿阇世——两类经典中的边缘角色
(一)蛮横霸道的君王形象 审视阿阇世的角色,可说是文本中的边缘角色,在各经中出现的频率并不高。在《涅槃经》诸文本中,他总是在序幕与落幕时候出现,作为开场和结束的...
30
六、其他人物演变
(一)大迦叶(摩诃迦叶) 小乘经中记载佛陀涅槃时,大迦叶远在他国,七日后方赶到却无法一睹佛陀遗体,当时“大迦叶适向香积,于时佛身从重椁内双出两足,足有异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