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众
普通民众的涅槃信仰,主要体现在抄写经典上,抄写经典被视为功德的集聚。早在法显六卷本《泥洹经》译出时,民众即有抄经活动。据《高僧传·释法显传》载:“显既出《大泥洹经》,流布教化,咸使见闻。有一家失其姓名,居近朱雀门,世奉正化,自写一部,读诵供养,无别经室,与杂书共屋。后风火忽起,延及其家,资物皆尽,唯《泥洹经》俨然具存,煨烬不侵,卷色无改。京师共传,咸叹神妙,其余经律未译。”[37]因为抄经、读诵、供养的功德,加上《泥洹经》经文遇火不损神妙的感应,促使民众更加坚定地信奉经典并热衷经典的抄写。据《俄藏敦煌文献》调查,法显本《大般泥洹经》写卷仅发现1号,是俄Дx03203号[38],系5世纪写经,可惜只存残片,经文如下:
能解者,三世诸佛所说经,中心得无畏,如是佛教,深广无量;能护持者,逮成如来法王,不可思议。于是迦叶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如来法王,不可思议,如来常住,非变易法,我当奉持,广为人说。”佛言:“善哉!善哉!迦叶!奉持金刚不坏法身,欲学等观如来身者,当修金刚不坏法观,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者,便得等观无上法身。”“复次,善男子!持此甚深契经功德,我今当说,其有众生,闻是经者,生生不堕……”[39]
考以上经文,乃《大般泥洹经》的《金刚身品》和《受持品》一部分内容,围绕奉持经典的功德展开。护持、闻听经典者,能成就如来法王、得无上法身、生生不堕四趣,这样的无上功德文字自然成为民众抄写的首选对象。
南北朝时期,民众的《大般涅槃经》抄本基本以北本、南本作为抄写对象,但大都荡然无存,幸存下来的保存在敦煌藏经洞。郑阿财在《敦煌写卷〈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研究》一文中转引吴其昱对4世纪至10世纪,有关《法华经》《金刚经》《大般涅槃经》等经典抄本的研究成果数[40],兹转引以资参考,如下:
4世纪至10世纪《法华经》等经典抄本的研究成果数统计表
续表1
从此表看出7世纪前即唐以前的南北朝时期《大般涅槃经》抄经最盛,尤其6世纪就高达28件,位居其他经首。随着世界各地敦煌文献的集中完善,直至今日,发现的《大般涅槃经》抄本数量越发丰富。据景盛轩统计,“敦煌写本中北本《大般涅槃经》共有825号”,“敦煌写本中南本《大般涅槃经》约有28号”[41]。今录南本、北本抄经各两件说明之。
1.俄Дxx01604号(《俄藏》8-25l下)。残片。
尾题:□□(大般)涅槃经卷第三
起止:若欲于此大般涅槃而涅槃者,皆作是学,如来常住,法僧亦然。迦叶菩萨复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来功德不可思议,法僧亦尔不可思议,是大涅槃亦不可思议。若有修学是经典者,得正法门能为良医;若未学者,当知是人盲无慧眼,无明[所覆]。”([]内为校补经文。文见《大正藏》12册南本卷三《名字功德品》p0625a23-p0625a28)
题记:建德二年(573)岁次癸巳正月十五日,清信弟子大[都督]吐知勤明发心普为法界众生、过去七世父[母][亡]灵眷属逮及亡儿、亡女并现在妻息、亲戚、知[识]敬造大涅槃大品并杂经等,流通供养,愿弟[子]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恒念菩提,心心不断。又愿一切众生同厌四流,早成正觉。[42]
2.上博05号(《上博》1-80-92)。首残。
尾题:大般涅槃经卷第九
起止:常是—妙法(文见《大正藏》12册南本卷九《月喻品》《菩萨品》p0657b09-p0665a14)
题记:建德二年(573)岁次癸巳正月十五日,清信弟子大都督吐知勤明发心普为法界众生、过去七世父母亡灵、眷属逮及亡儿、亡女并及现在妻息、亲戚、知识敬造大涅槃大品并杂经等,流通供养。愿弟子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恒念菩提,心心不断。又愿一切众生同厌四流,早成正觉。[43]
3.斯1317号(《宝藏》10-77下-89上)。首残。
尾题: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起止:子于其晨—洒地(文见《大正藏》12册北本卷一《寿命品》,p0366a09-p0371c08)
题记:保定四年(564)六月戊子朔廿五壬午比丘道济减割衣钵之余,敬写《涅槃经》一部,因此福上钟七世父母六亲眷属,永离苦臆,登涉妙境,现身宁泰,万恶云消,众福竞集,舍此秽形,直生兜率,面事慈颜,餐承法教,独悟无生,入于清次。又愿国难早平,万民安乐,风雨应时,苗实滋茂,法界含生,同升法堂,一时成佛。[44]
4.日本三井八郎右卫门藏《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比丘尼道英题记》。
大周保定元年(561年)岁次辛巳,比丘尼道英,谨惟常乐幽玄,我净难识。故割衣资,敬写《涅槃经》一部,愿佛性沿神,永蠲苦域。师宋(宗)父母,眷属同学,悉如此契,齐获无为。[45]
考察南本抄经内容,《大般涅槃经》每一卷基本都涉及,因经典篇幅庞大,故抄经者只选择性地摘抄其中一部分。在这些抄经中,少数有题记,多数无题记。从题记中我们可以了解民众抄写《大般涅槃经》的目的,对于了解南北朝时期民众的涅槃信仰内容有重要意义。上述四件抄经题记中都提到祈愿,信者祈愿的内容有愿法界众生、七世父母亡灵眷属、现世眷属都能成就正觉;有消灾见福,往生净土;有赞颂涅槃“常乐我净”四德,成就涅槃境界。信者祈愿的内容不外乎佛法、功德、身体健康、超荐亡者、成就一切众生等。从言辞看,可以感受到信众抄写经典的无上虔诚乃至普法众生的大乘菩萨精神。而这正是《大般涅槃经》宣扬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深入民心的最好例证。《涅槃经》的抄经现象一直延续到唐代,随着《大般涅槃经》信奉程度的减弱,抄本数量明显减少,抄写目的依然以集聚功德往生净土、成就正觉为主。《大般涅槃经》对佛教徒而言,已不是一部单纯的文字经典,而被信众视为脱离苦恼、实现愿望的一项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