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涅槃”释义

二、“涅槃”释义

“涅槃”被翻译到中土,因其表达境界的抽象之义很难有一个合适的词语与之对应。天台宗僧灌顶所撰《大般涅槃经玄义》载广州大亮云:“一名含众名,译家所以不翻,正在此也。……累书众名,一义迭说众义,所以不可翻也。”[15]“涅槃”有多名,有多义,确实很难有一个匹配的词语,因此“不可翻”。而梁武帝提出“佛具四等,随其类音,溥告众生。若不可翻,此土便应隔化”[16],因此主张“有翻”,“既可得翻且举十家:一竺道生,时人呼为涅槃圣,翻为灭。……二庄严大斌,翻为寂灭。……三白马爱,翻为密藏。……四长干影,翻为安乐。……五定林柔,翻为无累解脱。……六太昌宗,翻为解脱。……七梁武,翻为不生。引文云:断烦恼者,不名涅槃;不生烦恼,乃名涅槃。……八《肇论》,云无为亦云灭度。九会稽基,偏用无为一,义为翻也。十开善光宅,同用灭度。……是为十家明有翻也。”[17]梁武帝成为“涅槃”翻译十家中的第七家,他们皆主张“涅槃”之义可翻译,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寂灭”,二是“密藏”,三为“解脱”。每一家的翻译都能在经中找到对应的经文依据,如“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切众生及以吾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涅槃名解脱”。梁武帝将“涅槃”翻译为“不生”,我们可从《大般涅槃经》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中找到依据,“善男子,断烦恼者,不名涅槃;不生烦恼,乃名涅槃。善男子,诸佛如来烦恼不起,是名涅槃”[18]。可见,梁武帝依照经文的记载比较准确地掌握了“涅槃”一词的原意,在坚持“涅槃”即灭度的原意下沿用传统音译的做法,译为“不生”。

此外,灌顶撰《大般涅槃经疏》载:“三,梁武足涅槃二字,引经云:所言字者,名曰涅槃。”[19]他认为梁武帝对“涅槃”一词的翻译是沿用了《大般涅槃经》“十四音”之“字”的意思定的。《大般涅槃经》关于“十四音”之“字”的解释为“有十四音名为字义,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故不流。若不流者,则为无尽,夫无尽者即是如来金刚之身。是十四音,名曰字本”[20]。梁武帝用“字”解释“涅槃”的做法遭到很多人的反对,[21]“涅槃但是字,何得言是十四音耶?”认为涅槃是“字”,与“十四音”之“字”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批评梁武帝以“字”译“涅槃”。天台智者对梁武帝的翻译也进行了批评,指出:“又梁武云,灭度小乘法,不可用翻大涅槃,此未必尔。”[22]梁武帝认为“灭度”一词是灰身灭智之意,是小乘的思想,不可用以翻译大涅槃。而智者大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灭度”可解释为“解脱”,小灭度即小涅槃,大灭度即大涅槃,从无余角度来诠释涅槃。无论梁武帝的翻译主张正确与否,从他参与“涅槃”的翻译以及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解足见他对《大般涅槃经》的精研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