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
2025年09月16日
(一)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
唐代话本《庐山远公话》,是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讲述梁代高僧慧远的故事,说慧远在庐山结庵诵经,顿现百般祥瑞,惊动山神,驱神兵精怪为建寺庙,后有强盗将慧远掳去,又转卖给崔相公,慧远因前世与强盗、相公间结下孽缘,故今生相偿了却因果,在崔家宣讲佛经,折服道安,感化合宅,最后又回庐山终归上界。这段故事由《高僧传》生发,加入大量想象虚构的成份,成为了“小说家言”,其中不少地方写到《大般涅槃经》,如:
相公言道:“得为夫人说《涅槃经》中之义。”夫人便处分家人洒扫厅馆,高设床座,唤大小良贱三百余口,齐至厅前,请相公说《涅槃经》中之义,应是诸人默然而听。相公是夜先为夫人说其八苦交煎。[28]
故事中人洒扫厅馆,高设床座,体现了规格之高和重视程度,全家三百多人均需集中在厅前听讲,可见《大般涅槃经》之重要。与一般的小说比,该话本小说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取材于佛教典籍。二是完全站在佛教立场,宣扬其神迹法力。三是宣传因果报应理论。四是穿插大段讲解佛经的内容,如为崔夫人等讲《大般涅槃经》两千余言,为崔相公讲“佛学入门”千余言,同道安辩论佛理三千余言,占全文篇幅四分之一以上,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罕见的。这种情况,说明了佛教对说话艺术影响之深。一般性地演述佛经如何成为说话的内容呢?现在,我们从《庐山远公话》得到启示:“说经”是把有关佛教的内容,包括经籍的阐释,组织穿插到故事之中,而非干巴巴地宣讲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