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北周及隋初昙延:释者的动静观
2025年09月16日
四、北齐、北周及隋初昙延:释者的动静观
昙延(516—588),俗姓王氏,蒲州桑泉人,世家豪族,官历齐、周,年十六舍俗。《续高僧传》有传,言:“年十六因游寺,听妙法师讲《涅槃》,探悟其旨,遂舍俗服膺幽讨深致,出言清越厉然不群,时在弱冠便就讲说,词辩优赡弘裕方雅。每云:‘佛性妙理,为涅槃宗极,足为心神之游玩也。’”[9]可知昙延少年时期就体现出对佛理超出常人的理解,之后离家皈依佛门,著有《涅槃义疏》《宝性论疏》《胜鬘经疏》等,流传至今者有《涅槃义疏》片段与《起信论义疏》上卷。昙延精于诠解《大般涅槃经》,号称涅槃师,他的一首《戏题方圆动静四字诗》充分体现出其词辩优赡、悟性超凡的才华。《戏题方圆动静四字诗》:
薛居士访,戏题“方圆动静”四字。昙延应声曰:
方如方等城,圆如智慧日。动则识波浪,静类涅槃室。[10]
这首诗最早记载在《续高僧传》中:“时山中有薛居士者,学总玄儒多所该览,闻延年少知道,夙悟超伦,遂从而谒焉。言谑相高,未之揖谢,薛乃戏题四字,谓方圆动静,命延体之。延应声曰:‘方如方等城,圆如智慧日。动则识波浪,静类涅槃室。’薛惊异绝叹曰:‘由来所未见。’”[11]昙延所云方、圆、动、静四个字的内涵,儒学多是从人生修养层面出发解释,而昙延是僧人,其解释静,与儒学的修身工夫论不同,而解释其为涅槃所在,最后的寂静,这未必符合薛居士本人意图,却体现了鲜明的《大般涅槃经》的影响。
综上所述,《大般涅槃经》在六朝时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不只在佛学领域,还波及道教和儒学领域,体现了《大般涅槃经》在儒生、道士中均获得了接受,这为唐代诗文中浓厚的佛学思想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