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庾肩吾:学士的佛学造诣

一、梁代庾肩吾:学士的佛学造诣

庾肩吾(487—约552),字子慎,南阳新野人,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号为“高斋学士”。庾肩吾是梁代萧氏集团最重要的文学侍臣之一,也是“宫体诗”的开创者之一,“徐庾体”的代表人物,留存诗歌89首,文章41篇。曹道衡、沈玉成编著的《南北朝文学史》系统分析了庾肩吾诗歌创作的特点,认为“庾肩吾的诗绝大部分都是应令、应教、赋得、奉和,是典型的文学侍从的作品,内容的单薄可以想见,但是他毕竟是一位有才分的诗人,所以在诗中仍可以经常见到一些清丽工巧的句子”[1]。曹、沈认为庾肩吾诗歌内容单薄,其实在有些反映佛道思想的诗歌中,庾肩吾还是呈现出了对人生思考厚重的一面。如《北城门沙门》:

俗幻生影空,忧绕心尘曀。于兹排四缠,去矣求三涅。

下学辈留心,方从窈冥别。已悲境相空,复作泡云灭。[2]

“于兹排四缠,去矣求三涅”,这里的四缠,或指欲界众生之四种爱欲,情欲、色欲、食欲、淫欲。三涅,即三种涅槃,分别是性净涅槃、圆净涅槃、方便净涅槃,皆强调不生不灭涅槃境界。境相空、泡云灭,出家沙门需要认清世间的一切,如梦幻泡影般。这是一首佛学思想非常显著的诗歌,而其作者是典型的宫廷学士,可知当时的宫廷文士对佛学著作的理解已达到相当深度,运用在诗歌创作中才能如此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