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经典中有很多佛陀及弟子说法的宗教性术语,由于这些术语指涉的内容是抽象的理论或个人实证的修行境界,不易引起信众的学习兴趣,而譬喻的语言“是一种描述性的、感官性的语言,其较纯概念思维的语言,适于承受感受,更能对人产生直接的亲和力,而使人由感同身受的经验中,较切确体认所指涉的真理”[96],意思就是譬喻善于用形象性的语言使人对抽象的、冰冷的理论产生一种体验上的理解,而非概念性的认知,从而产生迫切追求和皈依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