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寒之士路仲显

(一)孤寒之士路仲显

路仲显,生卒年不详,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给他作了一个小传,载:“路仲显,字伯达,冀州人,家事寒微,其母有贤行,教伯达读书。国初赋学家有类书名《节事》者,新出,价数十金,大家凡有得之者,辄私藏之。因为伯达买此书,撙节衣食,累年而后至。戒伯达言:此书当置学舍中,必使同业者皆得观,少有靳固,我即焚之矣。伯达正隆五年进士,明昌初,授武安军节度使,乡人荣之。云朔用兵,伯达奉使江左还,献赐币以佐军,未报而伯达死。章庙诏以所献还其家,夫人傅氏曰:‘此非吾夫意。’复上之有司,不听。夫人付之州学,买上田二千亩有奇以赡生徒。故相马琪(字德玉)时判州事闻于朝,赐号成德夫人。”[90]路仲显乃孤寒之士,有贤母,节衣缩食为其买书,并教他珍惜并要学会无私分享,有这样的良母,路仲显的积极上进是可想而知的。在仕途上,路仲显主动捐献自己所得报酬支援军队,他的义举就是从小受母亲影响所致,传中同样描写妻子买田资助生徒的善举,印证了个人好的品德对家庭的重大影响。

路仲显人生的烦恼依然存在,他在诗歌中援引《大般涅槃经》以求解脱,如《杨秘监〈释迦出山像〉》:

自从此老出山隅,恼乱苍生底事无。他日若逢杨处士,只教画个涅槃图。[91]

“此老”指释迦,“杨处士”指杨秘监。前两句为禅家语,谓释迦出山弘法,说禅说教,教化众生,实则无一法可说。释迦“恼乱苍生”,实际是禅家正话反说的一种方式。后两句意思是如果遇到杨处士的话,就不用那么麻烦了,直接画个涅槃图就可以解脱,实与出山图对举,带有戏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