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家黄佐

(一)思想家黄佐

黄佐(1490—1566),广东广州人,字才伯,号希斋,晚号泰泉居士,是明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文献学家、诗人。思想上主张“理气一体”,知行合一,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文献方面,编纂《广州人物传》《广州市府志》《广东通志》《广西通志》《通历》《翰林记》等二百多卷。黄佐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高产诗人,著有诗文集《两都赋》2卷,《泰泉集》60卷,共计一千两百多篇诗文,诗歌题材多样,风格雄伟,内涵深厚,有岭南地区的“韩昌黎”之美誉。以《招提联句同林见素、何燕泉赋》(大兴隆寺双树僧舍)为例:

散步逢招提,借榻共盘礴。祇园峙双树,玉署来孤鹤。

藻镜湛清渊,贯城明碧落。三人坐未行,六籍文可博。

孔壁开心传,汉庭重经学。活水浚源头,禅流嘲注脚。

度世创虹桥,谈空抗鳌阁。鸣磬诵涅槃,传灯恣谈谑。

扫除忘自身,解脱问谁缚。削发逃君亲,布金入囊橐。

姚师遗影堂,靖难建荣国。往事如浮云,彼髡竟冥漠。

携尊且尽欢,列俎纷参错。浩浩襟期同,亹亹指趣各。

花朝药始齐,鸟弄歌仍作。兰烟袅篆猊,松露惊栖鹊。

聊成石鼎联,匪赴旃檀约。老梦在沧洲,荩怀效葵藿。

披衣起翱翔,振缨望寥廓。浅霞绮尚明,返照丹犹烁。

尘劳倏已消,兴喻殊可托。初月出碧山,咏归得真乐。[106]

大兴隆寺位于京师北京,闻名当时,寺中常有讲学问道活动,王阳明也常出入该寺问学。黄佐曾在该寺住过一段时间,[107]后写了多首关于大兴隆寺的诗歌,如《初宿大兴隆寺禅幌偶作》《秋夜大兴隆寺玩月》等。这首诗前有按:“旱极初雨,霾翳稍清,燕泉翁喜霁,散步兴隆寺前。适予值焉,偕入僧丈(丈疑当作寺),共憩树阴。以黄太史希斋寓舍乎近,简致论心,剧谈儒释,金和玉节,共联诗二十韵。二先生文事平常,予老婴吏局,足快也,见素俊录上。”介绍了创作诗歌的缘起,久旱逢甘霖的一天,黄佐好友何燕泉散步到大兴隆寺,三人同入寺内休憩于树下,开始自由谈论儒释,完成这首联句二十韵的长诗。诗歌中“禅流”“涅槃”“传灯”都是佛学术语,对于《大般涅槃经》的传颂兴味盎然。他们在寺院僧侣唱诵《大般涅槃经》中畅谈,完全忘记了自身一切烦恼,这不就是追求的解脱吗?聊起历史,过往的种种苦难,很快消散在当下的美景中,这何尝不是人间的真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