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林希逸与刘克庄

二、南宋:林希逸与刘克庄

文人士大夫参禅现象在唐代就已出现,但明显不如宋代盛行。[72]北宋时,“士大夫颇多与僧道交游”[73],宋代“佛道之学也很盛行,特别是禅宗对作家和文学影响更大”[74]。在《中国佛教通史》第九卷[75]中有专门一节,论述两宋朝臣的禅林交游,其中列举数位与禅僧往来甚密的士大夫。他们编写佛教文献,如杨亿就编定了第一步禅宗传教文献《景德传灯录》,王安石曾作《维摩诘经注》,《楞严经疏解》;他们以佛门俗家弟子自居,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其文集称为《居士集》;他们在诗文中浸染浓浓的禅味,如后人非常熟悉的大诗人苏轼,他的诗作中那种随缘放旷、雪泥鸿爪的情绪,随处可见。这些都表明士大夫与禅宗深厚的思想关联。

到南宋,士大夫的参禅之风,愈加盛行。理学家出入佛老,亦为人广泛接受,“朱熹早年泛滥辞章,出入佛老,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76]。大多数士大夫“都与佛门中人有较多来往”[77],他们焚香煮茗,共谈空寂。晚宋名士林希逸,也出佛入道,敬佛好禅,下面以林希逸与刘克庄为例具体论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