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性灵说

第二节 性灵说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性灵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范畴。学界探讨“性灵说”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明清的“公安三袁”和袁枚。而对于“性灵说”的来源关注最多的仅止于钟嵘《诗品》对阮籍诗歌的评价,[14]实际上,钟嵘的“性灵”之说只是诗歌批评的运用,并未触及“性灵”一语的本质内涵。性灵说滥觞于南朝,考察“性灵”一语在南朝的运用,就会发现它的形成与佛教的盛行密切相关。对佛教与“性灵说”之间的关系研究,学界已有诸多探讨。[15]其中,普慧、龚贤等人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性灵”一词产生的主要思想来源。“众生皆有佛性”是《大般涅槃经》的中心思想之一,它在东晋“涅槃圣”竺道生的发挥下,影响广阔。南朝思想界一度掀起研究涅槃佛性学说的热潮。受佛性思想影响的诸多文人相继提出了“性灵”说,进一步促进了文学心性理论的新认识。以下将从《大般涅槃经》的佛性思想与“性灵”说的关系展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