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什么是创意
创意原意是指写文章有新意,即有好的想法和巧妙的构思,现在特指有新意的想法、念头和打算,即有与众不同的好点子。一个好的创意一定具有新奇、简单、实用、与众不同、能使人眼前一亮、会令人久久难忘等特点。
在英文中,创意有“Creative”和“Idea”两个词语。“Creative”原指具有创造性的、有创新能力的、创作的、产生的,后来引申为创意。“Idea”是指思想、概念、意见、念头、打算、计划、想象、模糊不定的想法、观念等。这或许就是创意的本意。创意作为后一个词语,最早出自世界著名的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的广告名著,从此,“Idea”作为创意一词便被普遍认同并被广泛使用。[2]
2017年,上海重大文化工程之——上海博物馆东馆进行设计招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李立团队提供原创设计方案最终胜出。这里,其提供的整体设计方案和理念就是创意,具体细节图纸和施工图则是理念的细化完善,使方案可操作化。李立团队提出的方案之所以有创意,按他的说法:“一开始,我们想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博物馆,我们希望把参观廊道放到建筑外围,展厅置于中间。”后来他们发现难以实现愿景,就又开始了新的思考。上博是只圆鼎,我们来个什么?鼎,国之重器;玺,一诺千金。设计方案最后就以“中华印玺”的形态出现,建筑穿什么衣服呢?李立带领的年轻团队产生了“水墨长卷”的创意。正是因为这样的中国气派,他们的方案最后打动了决策者,如图1-3所示。
图1-3 上海博物馆东馆设计效果
这一建筑设计洋溢着强烈的中国文化意蕴,建筑立面的大理石表皮蜿蜒包裹如同一幅水墨长卷,建筑形体巍峨耸立,外墙水波迤逦,建筑整体造型犹如海洋与陆地的融合,不仅与东馆的书画、工艺藏品特色十分契合,也与周边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形成鲜明的对话关系。
上海海陆交汇,如果说建筑形态壮硕如山,那起伏荡漾的表皮就是大海了;东馆外形简洁挺拔、方圆兼备,与西馆的“天圆地方”相呼应。东馆设计,试图将建筑融入城市空间。比如,面对正南的数栋高层商住楼,设计师设计了敞开式地下空间和水体,试图消解压迫感;面对上海科技馆的东面,他们做得很细腻,安排了包括螺旋坡道在内的互动空间;东北角,设计师又把形体凹进去,空间敞开来,做了很多体验空间、咖啡厅。同时,在馆舍首层“L”形公共空间里安排了馆内公共服务功能区(小憩、商店等),让其与城市人流、城市地下空间及南侧商业地块流畅衔接。一层大厅层高10米多,可以举办大型临展,像大英博物馆的展览等,不会再为展品腾挪不开而苦恼了。
为了缓解特大型博物馆中的观展疲劳问题,设计师们改封闭式流线设计为开放灵活的亲民设计,在环形流线的不同位置设置休闲边厅及室外露台,强调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流互动;同时,贯彻绿色健康的建筑营造理念,依据上海地区的主导风向和相应的热力学模拟分析,设计了便于气流交换的开放空间、利用日光的室内空间,这样也便于降低建筑能耗。屋顶花园营造健康舒适的休闲和办公环境。
需要强调的是,创意不等同于创新思维的最终产物,创意需要经过明晰化和再生、组合之后,才能成为创新、设计和方案。因此,创意诞生后,还必须有一个对创意的验证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再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