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带动创业

一 用创新带动创业

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千米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从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家喻户晓。如今“双创”浪潮激荡神州大地,引起大批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美国创业教育之父,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学教授杰弗里·A·蒂蒙斯曾说:“我们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它是全世界人类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胜利。我相信它对21世纪的影响将等同或超过19世纪和20世纪的工业革命。”

由于创新和创业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探讨创新过程和创新方法中,探讨创业,以及创新与创业的关系。简单说,创新是通过将发明进行开发,实现首次商业化。而要进一步持续商业化,开拓产品固有的市场,就需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已有企业从事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开发、生产和商业运作;二是从0到1,通过创办新企业,实现上述过程,这就是创业活动。

创业是人们最近几年听到比较多的词语,不管是开个小饭馆,做个小生意,还是开发个小项目,成立个小工作室,都能称之为创业。有人将创业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是指那些由于没有其他就业选择或对其他就业选择不满意而从事创业的活动。生存型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零售、个人服务、餐饮副食、百货等微利行业。机会型创业是指那些为了追求一个商业机会而从事创业的活动。虽然创业者还有其他的选择,但由于个体偏好而选择了创业,他们是为了追求一个机会而开创企业的创业者。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中国的倡导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机会型创业,开始将创业作为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而不是满足于普通的就业。此外,创新带动的创业也是创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结果。首先生存型创业在不断升级,向机会型和创新型创业升级。其次是市场更迭加快,市场竞争激烈,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必然。面对竞争惨烈的“红海”市场,是拼得你死我活,还是另辟蹊径,寻找和谋划“蓝海”呢?这已成为创业者首先要面临的抉择。市场的成熟使得大部分消费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市场竞争走向优质和新颖,从物质需求走向文化创意需求。而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物联网技术等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渗入,以及风险投资、“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创业示范,给创新带动创业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上的可能性。

那么创业的机会在哪儿呢?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遍地都是创业机会,但是,机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的,即使看到,也不一定就能够把控。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而言,创意、创新项目、创新构想是创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创业成功的关键更在于创业者能否突破传统思维限制,主动应对环境变化,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等战略,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

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型创业越来越重要。创新型创业与传统创业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创新,其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更高,具有更大的市场成长性。由于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模式、新的商业模式的优势会不断诞生、不断升级换代。所以,通过创新型创业实现事业的不断壮大,必须不断跨越已有的范式,转换思维模式,善于把握和利用各个维度的变迁机会。正如乔布斯所说,“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