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及创新方法

一 方法及创新方法

方法是指人们做事的行为方式。如果用列举外延的方式定义方法,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手段,解决问题的方式。具体而言,方法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手段、技巧、准则、程序、途径、过程、路径、线路以及工具。

在中国古代,很多词语都用来表示方法,如“道、术、方、法、矩、器”等,从词源上,“方法”一词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之意。《墨子·天志》篇把以“规”度量圆形之法称为圆法,以“矩”度量方形之法称之为方法。“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从此而来。在西方,方法的含义是“沿着道路”之义。

通常,人们对方法的使用比较随意,范围可大可小,就是说,人们大致是在以下三种意义中使用方法一词的。一是在方法论、规律、原则层面使用方法一词,这里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原则性的东西,实际上是方法论,但笼统称为方法。二是在过程、步骤层面使用方法一词,方法就表示为做事的过程或经历的几个阶段,比如科学方法中提到科学活动过程包括选题、获取事实、提出假说、检验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等几个阶段;三是从措施和工具层面定义方法的,方法就是一个或一套可操作的工具。

人们对创新思维规律进行总结,设计出一些便于操作的方法层面的工具,则成了创新方法,不能构成方法的,也可称为创新技法或创新工具。同时,人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有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对这些案例的总结提升也会产生一些创新方法。所以,创新方法就是能够促使人们进行创新的有效的方式、原则、规则、技巧、工具等的总称。其根本作用在于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人们的创新效率。

以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为例。它的定义是以同理心通过深度观察(实体与研究)来挖掘使用者的洞见——潜在需求,着重以人为本,整合可运用的科学技术以及商业计划的一种创新方法。这里提到的方法是笼统概念,既表示理念和规则又表示工具。

设计思维方法一词,有时候是表示其理念的:以人为本、解决问题、协调创新、迭代试错、视觉呈现、不批评、快速模型。即以人为中心;做中学——用手思考;行动导向——快速失败,快速成功;注重创新——创造力自信;以项目为基础的穿梭式协作、自组织协作;用户至上,注重反馈;“意义领引——情感联结——体验营造(体验为王)——内外相应”。这些实际上是设计思维方法论。

有时设计思维方法还表示其设计思维的程序,即第一步:同理心(洞察感受);第二步:下定义(发掘洞见);第三步:头脑风暴(萌发创意);第四步:做模型(打造原型);第五步:测试(体验测试)。但设计思维还有工具层面的方法,比如,为了使人们有效分析同理心,于是有了“同理心分析工具”——同理心地图,也称共情图(Empathy Map)、同理心画布。

再以创业为例,我们如何创业呢?于是有人给出了创业的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实际就是一套方法论和原则层面的东西。例如,创业首先要有创业思维,创业思维就是不是总等到一切就绪了,才开始做一件事情,而是“从自己是谁、自己手上拥有什么资源出发,立刻开始做一件事情,并且关注这件事情如何做得持久,是不是可以带来改变和影响”。

而有些指导创业的创业方法提出了创业的过程,并按照实际创业过程展开论述,便于人们掌握,这些过程大致是:(1)创业者组建创业团队;(2)发现创业机会与创业项目;

(3)创业风险分析;(4)建立商业模式;(5)撰写创业(商业)计划书;(6)获取创业资源;(7)创业实施,企业成长。这是从过程层面理解的创业方法。

至于工具层面的创业方法,也有很多,诸如商业模式画布工具、价值主张画布、创业计划检核表等,都是一些可以实际操作使用的工具。

学创新一定要涉及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方法论层面的,比如一些创新原则,主要是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层面的论述。例如,创新思维方式就属于这个层面,对于逆向思维,我们既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可以说它是思维方法。再如,TRIZ方法中提出如下理念:不同行业中的问题,采用了相同的解决方法(发明的原理或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不同领域);类似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不同领域交替出现;技术系统有一种进化趋势和原则;创新方法措施都是成套的,收集一起便于使用。所以,有人也将TRIZ方法称为TRIZ理论,里面常用某某原理来表述,如物理矛盾分离原理等。但TRIZ方法也有工具层面的内容,人们也常常将40个发明原理、物场分析方法、发明问题标准解法等称为TRIZ的工具。各类创新技法等大都属于工具类的方法。当然,目前工具层面的创业方法还较少,主要原因是创业具有不确定性,此外,创业教育过于追求个别案例,活动教学,从方法上总结得不够,目前创业方法讲授的也更多是原则、过程层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