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的概念、分类及重要性
“资源”一词,在汉语工具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资财之源”,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尽管在语言学意义上,汉语中的“资源”一词常常被狭义地理解,即指自然资源,然而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资源”一词的语义早已冲破了“自然资源”的限制,在不同领域和专业得到发展和引申。所以,资源(resources)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如阳光、空气、土地、森林、人力、水力、方法、时间等。
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农业经济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其次是工业经济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于是制约了经济发展。再次是知识经济阶段。在此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可见,资源的范围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之对应的资源观也在不断进步。在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藏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人类的能力与需求的发展不断深化着人们对于资源的认识程度。
资源概念内涵丰富,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现成资源、派生资源、差动资源;隐形资源和显性资源。通常,考虑到系统都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存在,要由物质构成,要应用场来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按自然、空间、时间、系统、物质、能量、信息和功能等将资源分为八类。[3]
1.自然或环境资源
自然界中任何存在的材料或场都是自然资源。人们的大部分发明创造都是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如:太阳能电池是利用了太阳能资源;斜井靠重力下放矿车是利用了自然界的场资源(重力场)。
2.时间资源与空间资源
时间资源表示没有被充分利用或根本没有利用的时间间隔,它是系统启动之前、工作之后、两个循环之间的时间。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实际就指出了时间的资源性。在利用时间资源方面的实例:牛的反刍;采煤机割煤同时装运煤等。所谓空间资源,包括系统及周围可用的闲置空间(内、外,上、下,正、反);未用的空间;其他维度、反面、嵌套、空腔……都是空间资源。在发明创造时,可以从位置、次序、系统本身及超系统进行考虑。如:非洲人的发型(非洲人卷曲的头发,可以存储空气形成绝缘层以隔热);某种产品包装中有本企业其他产品的广告;多层货柜、双层床等。
3.系统资源与功能资源
当改变子系统之间的连接、超系统引进新的独立技术时,所获得的有用功能或新技术,都属于系统资源,如:扫描与打印的功能结合形成影印功能。
功能资源是指系统或是环境能够实现辅助功能的能力。利用系统的已有组件,产生新的功能。如:刮板输送机兼作采煤机的轨道;人站在椅子上更换灯泡时,椅子高度是一种辅助功能的利用。
4.物质、能量(场)和信息资源
系统内及超系统的任何材料或物质都是物质资源。如:原材料、产品、组件等;废料(如扫雪车的废气用于被清扫雪的预处理);免费或廉价物质,如水、空气、砂子等。例如,电池电压低怎么办?为了进一步利用这个资源,这就需要利用物质资源的方案:用坚硬物体对电池进行挤压,使电池中间产生凹槽,里面剩余的化学物质充分混合接触,从而继续反应放电。
系统中或超系统中任何可用的能量或场都是能量(场)资源。如:机械能(旋转、压力、压强等);热能(加热、冷却等);化学能(化学反应产生热、新物质等);电能;磁能等。
系统中任何存在或是能产生的信号;系统中累积的任何知识、信息、技能都是信息资源。如:在茂密的森林里看不见太阳,如何判断方向呢?人们利用磁针提供的信息;如何判断树龄?人们利用树的年轮提供的信息;中医靠什么判断患者的病情?靠望、闻、问、切提供的信息,西医是通过各类生物化学化验和电子仪器等提供的信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