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的兴起

四 创业教育的兴起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指出在“学位不等于工作”的时代,社会更需要高校毕业生不仅是现有职位的求职者,更应该是新的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大会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宣言明确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更应关心培养创业的技能和精神。”同时大会还提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同时也提出,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现有岗位的占有者,而首先应成为未来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应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一个“学位=工作”这一公式已不再适用的时代,高等教育培养的未来毕业生,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在我国,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被首次提出。会议报告阐述“21世纪的教育哲学”中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把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学术性)和职业教育(职业性)列为21世纪教育的三张通行证。这为我国上了第一堂“创业教育”启蒙课程。所谓第三张通行证,即“事业心及开拓技能”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教育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

1999年4月,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必须革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

2002年,为了响应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创业教育”,我国高校开始试行创业教育。同年教育部先后确立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共九所院校为试点高等院校。

2005年8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中国展开KAB(Know About Business)高校创业教育项目。KAB,意思是“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该项目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创业,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该项目一般以选修课形式在大学开展,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KAB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先让学员去体验,体验之后再讨论,而不是先学习若干理论知识。另一个在国内推行的项目是SYB(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它是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系列培训教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为有愿望开办自己中小企业的提供培训项目。

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下发,提出高等学校应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开设创业教育类选修课程(含实践课程)。把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加强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把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有机衔接。通知还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包括:(1)教授创业知识。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涉及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政策法规、新企业开办与管理,以及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2)锻炼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培养学生整合创业资源、设计创业计划以及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创业机会、防范创业风险、适时采取行动的创业能力。(3)培养创业精神。通过创业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挑战自我、承受挫折、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的职业操守,以及创造价值、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创业不仅是对世界的认知,更是对自我的认知。如果你自己认为你不是一个创业者,这也是创业教育的成功。不是培养“企业家”,而是培养“有创业思维的人”,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创业教育目的之一是培养人的认知和创业思维,当然也包括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什么是“有创业思维的人”?(1)当遇到问题时,总能换个角度来面对它,将它看成一种机会,一种可以带来改变的机会,并且为其找到解决方案。(2)不是总等到一切就绪了,才开始做一件事情,而是从自己是谁、自己手上拥有什么资源出发,立刻开始做一件事情,并且关注这件事情如何做得持久,是不是可以带来改变和影响。(3)习惯世界上有很多偶然的,突发的和不可预见的因素,面对不确定环境和问题进行决策。(4)遇到问题去寻找资源与创新,变不可能为可能。(5)开创事业思维。创业教育倡导事业的开创性,有热情和激情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人们常说,80%的创业项目是失败的,但80%创业者的人生都是成功的。不是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企业家,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需要像企业家那样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