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方法的由来

一 TRIZ方法的由来

以往的创新活动,很多是采取试错法,这种不断通过试错而找到答案的方式过于低效,而真正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往往不在试错的范围之内。据统计,一个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产品需要3 000多个原始想法,如此低的效率在其他领域难以接受,在创新领域很平常,因为创新是很困难的。

试错法搜寻解决方案的过程如图5-1所示。一个发明者在面临待解决的“任务”时,他并不清楚正确的解决方案在哪里,甚至不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做,一个很自然的做法是从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经验或习惯出发,这就是心理惯性[1]方向(psychological inertia vector,简称PIV),先产生一定的概念,并按照概念的方向进行思考。当发现概念不完全正确时,搜寻解决方案的工作已经走到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上。发明者只好重新回到任务的出发点,调整研究思路,开发一个新的概念,再次进行搜索。试错法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重复“如果……会怎样”的思考过程。

图5-1中箭头方向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其不同的指向代表寻找解决方案的不同尝试,指向比较密集的方向就是心理惯性方向,即从前经验的方向,但有时心理惯性方向反而阻碍了解决方案的产生,这也正是试错法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图5-1 试错法搜寻解决方案示意图

当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很复杂且可行方案数并不多时,比如只有几十种,试错法非常有效,但是当面临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运用试错法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常常找不到解决方案。长期以来,提高这一效率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增加人力来弥补。所要解决的问题越复杂,就需要进行越多的实验,就会有越多的人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工作中去。

除了试错,还有一些诸如头脑风暴法等发散思维的方法,但是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发散,如何天马行空等,这种创新设想的产生还是过多地依赖创新者个人的灵感、个人知识以及经验,能不能有一种更易于操作、系统化、流程化的方法,能够克服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的局限呢?这样就出现了TRIZ方法。

TRIZ方法,也称TRIZ理论,是由苏联学者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创立的,是一套发明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该理论提出了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总结出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建立了一个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创新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阿奇舒勒曾对TRIZ有这样的评价:“你可以等待100年获得顿悟,也可以利用这些原理用15分钟解决问题。”苏联发明家安格林也对TRIZ有过评价,他说:“我浪费了多少时间啊,我要是早些知道TRIZ该多好!”

“TRIZ”一词是如何来的呢?当初阿奇舒勒称自己创立的理论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ТеорияРешения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Задач),按照ISO/R9-1968E标准,将俄文转换成拉丁文就成了“Teoriya Resheniya Izobretatelskikh Zadatch”,将四个词的词头合在一起,得到了TRIZ这个缩写词。因此,TRIZ只是一个特殊缩略语,既不是俄文也不是英文。TRIZ的英文同义词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缩写为“TIPS”。由此,不管是俄文的“TPИ3”,拉丁文的“TRIZ”,还是英文的“TIPS”,说的都是同一个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1945年,阿奇舒勒由于其卓越的发明才能,被选调进入海军的专利评审机构进行专利的评审工作。在处理来自世界各国发明专利的申请过程中,阿奇舒勒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在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灭亡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成功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阿奇舒勒最初从20万份专利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万份作为各种发明问题的最有效解,然后从中抽象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蕴含着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新背后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可以普遍地适用于新出现的发明问题,帮助人们获得这些发明问题的最有效解。后来,在阿奇舒勒的领导下,由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的TRIZ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极大地充实了TRIZ的理论和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