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化和可控性进化法则
动态化和可控性进化法则也称动态性进化法则,指技术系统由一般动态化到更加动态化的趋势,即技术系统的进化沿着柔性、可变性方向发展,以适应环境状况或执行方式的变化,如增加结构柔性(灵活性、软化性);增加可移动性;增加可变性等。这表明系统的进化将从过去那种固定、非移动的特性向自适应、灵活直至高度自由的状态发展,使得系统各种元素变得更小(甚至是分子),形成基于场效应的系统。
主要有以下途径:
(1)向移动性增强的方向转化
该路径反映了如下的技术进化过程:固定的系统→可移动的系统→随意移动的系统。比如,电话的进化:固定电话→子母机→手机。
(2)增加自由度、柔软性
该路径的技术进化过程:元动态的系统→结构上的系统可变性→微观级别的系统可变性,即:刚性体→单镀链→多镀链→柔性体→气体/液体→场。比如,手机的进化:直板机→翻盖机→折叠屏手机;门锁的进化:挂锁→链条锁→密码锁→指纹锁。
(3)增加可控性
该路径的技术进化过程:无控制的系统→直接控制系统→间接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自我调节控制系统。比如,城市街灯,为增加其控制性,经历了以下进化过程:专人开关→定时控制→感光控制→光度分级调节控制。
(4)改变稳定度
该路径就是使系统稳定程度降低,动态程度增加。该路径的技术进化过程:静态固定的系统→有多个固定状态的系统→动态固定系统→多变系统。比如一张大桌子可以通过组合、折叠等操作,变成供两人或多人用的几个小桌子,甚至可以变为床来使用。
现代TRIZ理论对动态化进化趋势有了更多的扩展,除物质进化趋势外,场也有进化趋势。动态化进化趋势扩展出很多的子趋势,其中包括设计的动态化子趋势、分割的动态化子趋势、功能的动态化子趋势等。其中动态化子趋势又分为物质的动态化和场的动态化。如今,经典TRIZ理论中的动态化趋势成为现代TRIZ理论可控性进化趋势中的一个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