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创新与团队创新
创新创业主体并没有职业、年龄、性别、学历、职务、工作背景、知识和智力差异之分,而妨碍创新的恰恰是个人的动机和思维,即是否敢于和是否善于创新。有人曾将一些成功创业者的创业年龄列出,从17岁一直持续到75岁,其结论是:何时创新创业都不晚。
成功创业者的年龄统计
●15~20岁: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17岁;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18岁;泡泡网、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19岁;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19岁;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20岁;Discuz创始人戴志康,20岁。
●21~25岁: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21岁;迪士尼公司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22岁;喜力啤酒创始人杰拉德·海尼根,23岁;谷歌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25岁;惠普公司创始人威廉姆·休利特,25岁;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绍夫,25岁。
●26~30岁:网易公司创始人丁磊,26岁;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26岁;耐克公司创始人菲尔·奈特,26岁;京都陶瓷创始人稻盛和夫,27岁;eBay创始人皮埃尔·奥米迪亚,28岁;法国欧莱雅创始人尤金·舒莱尔,28岁;思科创始人桑德拉·莱尔娜,28岁;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29岁;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29岁;Visa创始人迪伊·霍克,29岁;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30岁;H&M创始人厄尔林·佩尔松,30岁;任天堂创始人山内房次郎,30岁;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30岁。
●31~40岁:思科创始人莱昂纳德·波萨克,31岁;西门子公司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31岁;宏碁创始人施振荣,32岁;百度创始人李彦宏,32岁;标致创始人阿尔芒·标致,32岁;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尔森,33岁;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33岁;宝洁公司创始人威廉·波克特,35岁;波音公司创始人威廉·波音,35岁;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35岁;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35岁;LinkedIn创始人雷德·霍夫曼,36岁;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37岁;Gap集团创始人之一多丽丝·费舍尔,37岁;美国好时公司创始人米尔顿·赫尔希,37岁;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38岁;HTC公司创始人王雪红,39岁;Zara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39岁;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40岁;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40岁。
●41~50岁:Gap集团创始人之一唐纳德·费舍尔,41岁;英特尔公司创始人罗伯特·诺伊斯,41岁;可口可乐创始人阿萨·坎德勒,41岁;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创始人曹德旺,41岁;Adobe创始人约翰·沃诺克,42岁;星巴克创始人杰里·鲍德温,42岁;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42岁;劳斯莱斯创始人亨利·莱斯,43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43岁;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44岁;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44岁;美国富国银行创始人亨利·威尔斯,47岁;高盛集团创始人马克斯·高德曼,48岁;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道夫·阿迪·达斯勒,48岁;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49岁;富华国际集团创始人陈丽华,49岁。
●51岁以上:现代汽车创始人郑周永,51岁;雀巢创始人亨利·雀巢,52岁;雅诗兰黛创始人雅诗·兰黛,54岁;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54岁;保时捷创始人费蒂南·保时捷,56岁;IBM公司创始人查尔斯·弗林特,61岁;肯德基创始人哈兰·山德士,66岁;“褚橙”创始人褚时健,75岁。
此外,创新创业不仅与个人有关,更多的与集体有关,因为创新尽管常打上个人烙印,似乎是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但与以往创新不同,当今的技术创新,创新主体又常常表现为集体行为,也就是说,集体的创新能力远远大于个人的创新作用。大部分创新成果都是集体产生的,只是创新带头人的作用更大,在舆论上也就有更大的知名度。
创新方法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即智力激励法(集体发明创造法),通过召开小型讨论会,大家围绕问题的中心,互相讨论,彼此启发,让创造性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它的优点在于短时间内可调动集体极大的创造力,产生设想、灵感或新观念。这种方法的作用有以下四点:第一,设想的大量产生必须依靠联想。一个人的联想力可以刺激其他人的联想力。一个人得到灵感,更多人的灵感可能相继产生。第二,无论男女还是内行与外行,小组讨论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其创造性的想象力。第三,实验表明,这个方法使心灵的运用在竞争情况下增加50%,这种增加尤其以灵感最为突出。第四,在小组中个人的好主意、好设想会立即得到激发和鼓励,由此而激发出更多更好的设想。发展创造思维的方法主要分为发现问题的方法和产生新观念的方法。可以说,没有新的观念的产生,便没有新的发明创造,产生新的观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