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发明原理的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TRIZ理论的各部分都需要更新,尤其是40项发明原理。1985年,英国著名TRIZ研究专家达雷尔·曼恩带领研究团队开始了这项宏大的研究工程,2009年在其出版的《MATRIZ 2010》(MATRIZ为俄文“国际TRIZ协会”的缩写,成立于1997年)中发布了42个“新”发明原理,这些新的发明原理是从近年来世界主要的专利数据库中归纳出来的最常用的特殊原理和原理组合。这些原理与原初的40个经典发明原理的作用相同,都可以用来解决特定发明问题,它们是经典发明原理的补充和拓展,所以其编号为41~82。新拓展的42个发明原理的名称和编号见表6-2。
表6-2 新拓展的42个发明原理的名称和编号
几十年来,40个经典发明原理除了在内容和具体含义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深化外,在应用范围上也突破了工程技术的界限,开始应用到科学、艺术、政治和管理等领域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当发明原理应用到其他领域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适用性问题。由于经典发明原理来源于工程技术发明的实践,包括的概念术语、原理内容等都与有工程技术专业相关,所以要推广到其他领域,首先需要检验或调整。
大量研究表明,无论什么领域,解决问题的手段都是相通的,40个经典发明原理中大部分名称无须改变,只是具体内容和实例稍做调整就可直接应用于其他领域,特别适用于当今最需要不断解决问题的管理领域。当然“发明原理”这一名称改为“创新原理”或“创新措施”更为贴切。因为“发明”一词通常只适用于技术问题。
欧代尔·法瑞斯在其《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和物流创新方法》一书中,进一步研究了40个发明原理的管理意义,经过大量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最后给出了“管理系统的40条发明原理”,也可称为“40个管理创新原理”,其中12个原理的名称有所调整,见表6-3。主要是调整了40个经典原理中那些专业色彩过浓的术语,如相变、热膨胀是物理术语,强氧化、惰性环境则是化学术语,只有将其修改为适用于管理情境的术语才能用来解决管理问题。这种转换很有启发性,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对40个发明原理逐一进行转换,并找出不同领域常用的术语,从而总结技术领域之外的其他各个领域的创新原理或措施集。[1]
表6-3 40个管理创新原理中名称改变的12个原理
以原理1为例,在管理领域,应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创新方案。
原理1:分割
(1)把系统分割成独立部分。
●把组织分成不同的生产中心。
●自负盈亏中心。
●对大项目采用工作分工结构。
●特许加盟经销店。
●红队/蓝队申请方案准备结构。
●利用人口统计、社会统计、消费心理学、生活方式来细分市场。
●在处理问题时,按照情况的轻重缓急程度来分类排序。
●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的SWOT分析。
●区分特殊和一般原因引起的失败。
●设立民族自治区域、经济特区、开发区、自贸区等。
(2)使系统易于拆解或组装。
●弹性养老金。
●在短期项目中使用临时工。
●柔性制造系统。
●模块化账户允许顾客自行去“混合和匹配”。
●模块化办公室/公用办公桌。
●集装箱装运。
●在完成特定任务时建立临时性机构。
(3)增加碎片化、分割化程度。
●分段广告大规模定制。
●将总目标分解成不同层级的子目标。
●虚拟办公室/远程办公。
●将工作流程细分。
●电子政务分散提供公共服务,而非集中于办事大厅(项目以网络的形式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