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素质与能力

一 创业者素质与能力

创业者是指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的个人或团体。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34年提出,创业者首先应该是创新者。按这个理解,对创业者的界定一定要加上创新这个特征,即具有发现和引入新的更好的能赚钱的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能力的个人或团体才是创业者。

创业者是创业的主体。创业者既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也可以是一个团队。狭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核心人员。广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全部人员。创业团队使各成员联合起来,在行为上形成彼此影响的交互作用,在心理上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及彼此相互归属的感受和工作精神。优秀创业团队具有的基本要素:一个胜任的团队带头人;彼此十分熟悉,能够相互很好配合的团队成员;创业所必需的足够的相关技能。

创业活动是由创业者主导和组织的商业冒险活动,要成功创业,不仅需要创业者富有开创新事业的热情、激情和冒险精神,面对挫折、失败的勇气和坚韧以及各种优良的品质素养,还需要具备解决和处理创业活动中各种挑战和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有什么潜质或能力人)适合创业呢?创业者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什么呢?

1986年,布罗克豪斯提出了创业者的四项特质:成就需要、自我控制、高风险承担、对不确定性的容忍。

2005年,罗伯特提出创业者的十项特质:自我驱动、创造力、热衷创新、积极自信、精力充沛、克服困难的韧性、识别机会和承担风险能力、说服别人的能力、对新事物的敏感、自我认同。

2010年,布鲁斯提出创业者的四项特质:对商业的热情、对产品和用户的关注、面对失败的坚韧、执行能力。

还有专家提出九项特质:积极主动、勇于冒险、随机应变、创造力、独立性、领导能力、强烈的职业道德、敢作敢为、责任感。

还有学者提出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十项:创业的激情与创业意识、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创业精神、一定的创业知识素养、优秀的创业人格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创业者的专业技术能力、创业者的综合性能力、领导与决策的能力。[1]

可见,到底什么样人适合于创业,或者说把自己或者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适应创业的需要,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短板都是不同的,不可能按照一个标准和模式发展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成功者。人们常说,人不是教育出来的,是教训出来的,可见,即使了解了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但如何获得这些素质和能力,即获得的途径,更是难以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和模式。

当然,对创业者而言,上述素质和能力也存在一个重要程度的排序,一般而言,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更为重要,创业精神是以有限的资源追求无限的理想,真正的创业者并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财富,而是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创业精神中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脚踏实地与吃苦精神;坚持不懈的不放弃精神;热情、理想与情怀;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或自在习惯与自觉行为。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广义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动力,由创业需要、动机、意志、抱负、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组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激励着人以某种方式向自己提出的目标前进,并力图达到和实现它。它包括商业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职业规划意识等。

另一个重要的创业素质与能力是创业动机的产生与激发。动机是人为实现一定目标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动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而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创业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从事创业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些目标迈进的原因。简单而言,创业动机就是有关创业的原因和目的,即为什么要创业、为何创业的问题。也可以将创业动机理解为鼓励和引导个体为实现创业成功而行动的内在力量。行为心理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进而导致行为。”

创业的直接动机就是需要,正是这个需要成了推动个体或群体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内部动因,使创业者有了一种积极心理状态的内驱力,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倾向性和主观能动性。动机有强弱之分,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创业的积极性,当然,动机过于强烈,会产生不必要的巨大压力,影响心理健康和判断力,产生挫败感反而对创业失去兴趣。

创业动机直接影响到创业决策和行动,所以,在创业开始之前,大学生需要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作出理性的创业决策。大学生可在认真思考后回答以下问题,来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作出开始创业的决策。(1)你适合创业吗?(2)你能长时间保持创业激情吗?(3)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适合创业吗?(4)你的家庭支持你创业吗?(5)你准备承受创业初期的风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