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步思考法

一 五步思考法

商业模式有五大要素,主要包括:利润源(客户)、利润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利润渠(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和传播渠道)、利润杠杆(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内部运作)、利润屏障(保护产品或服务的战略控制活动)。商业模式就是以上述五大要素的一至两个要素为核心,相互协同的价值创造系统。无论是设计还是完善商业模式,都必须遵循商业模式设计完善的五步思考法,如图10-2所示。

图10-2 商业模式的设计思路

1.界定和把握利润源——顾客

企业利润源是指购买企业商品或服务的顾客群,他们是企业利润的唯一源泉。企业利润源及其需求的界定,决定了企业为谁创造价值。企业顾客群分为主要顾客群、辅助顾客群和潜在顾客群。好的目标顾客群,一是要有清晰的界定,没有清晰界定的顾客群往往是不稳定的;二是要有足够的规模,没有足够的顾客群规模企业的业务规模必然受到局限;三是企业要对顾客群的需求和偏好有比较深的认识和了解。

界定和把握利润源也就是确定目标市场,目标市场是指企业营销活动所要满足的市场,是企业为实现预期目标而要进入的市场。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是围绕目标市场进行的。选择和确定目标市场,明确企业的具体服务对象,关系到企业任务、企业目标的落实,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首要内容和基本出发点。

设计商业模式时,首先需要分析顾客需求,目的就是要为产品寻找能够比较容易呈现价值的顾客群。一般来说,企业盈利的难度并非在技术与产品端,而主要是在顾客端。有时,纵然是把握好企业顾客的少量需求,也可能产生巨大的顾客价值。

分析和把握顾客需求,并寻求产品在市场中的最佳定位,是设计商业模式的一项首要工作。

2.不断完善企业利润点——产品

利润点是指企业可以获取利润的、目标顾客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利润点决定了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是什么,以及企业的主要收入及其结构。

好的利润点是顾客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结合点,一要针对目标顾客的清晰需求偏好,二要为目标顾客创造价值,三要为企业创造价值。有些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或者缺乏顾客的针对性,或者根本不创造利润,就不是好的利润点。

3.打造强有力的利润杠杆,构筑商业模式内部运作价值链

打造利润杠杆,规划企业内部运作价值链是商业模式设计与完善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产品或服务是否为企业带来价值和带来价值的多少。企业利润杠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组织与机制杠杆、技术与装备杠杆、生产运作杠杆、资本运作杠杆、供应与物流杠杆、信息杠杆、人力资源杠杆等。这些内部运作活动可以清楚界定企业的内部运作的成本及其结构以及计划实现的利润目标。[2]

将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内部价值链外包,是打造利润杠杆的一条有效途径。很多公司意识到在一个非常长而复杂的企业内部价值链上,他们也许只能在价值链的3至4个环节具有高度竞争力,但要想在所有环节上都具有竞争力是不太可能的,而一旦认识到企业内部价值中的优势环节,就应该把公司定位在相应位置,将其他部分以签约方式外包给别的公司,从而使利润杠杆更加有力。

同样的产品,由于利润杠杆不同,或者说由于企业内部运作价值链的差异,导致了产品的成本迥异,一个企业可能赚钱,另一个企业可能亏损。这足以说明,利润杠杆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多寡。

4.疏通拓宽利润渠,构筑商业模式外部运作价值链

利润渠,即企业向顾客供应产品和传递产品信息的渠道,是商业模式得以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外部价值链。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传递是企业把产品和服务传递给目标客户的分销和传播活动,目的是便于目标客户方便地购买和了解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5.建立有效保护利润的利润屏障

利润屏障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目标客户,保护利润不流失而采取的战略控制手段。利润杠杆是撬动“奶酪”为我所有,利润屏障是保护“奶酪”不为他人所动。

比较有效的利润屏障主要有建立行业标准、控制价值链、领导地位、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客户关系、品牌、版权、专利等。

商业模式也是一种企业创造利润的思维方式,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创造利润方式,但每个企业最终只会从中选择一种方式,而企业的主导思维架构将是决定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许多技术创新面对的是一种不确定性极高的未来环境,而市场信息也无法全盘取得,因此没有一个商业模式能确保未来利润一定会被实现,也没有所谓最佳的商业模式。在设计与执行商业模式时,一定要保持未来需要弹性调整的心态。也就是说,商业模式的内涵需要随环境变动,在执行时保持高度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