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原理(措施)是成体系的

一 解决问题的原理(措施)是成体系的

措施通常是指针对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人类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措施,由简单的单一措施,过渡到复杂的成对、成套、成组措施乃至措施体系。

例如,使用“剪开”这一简单的分离措施后,人们发现,有一些问题并不是单纯“剪开”就能够解决的。如果将“剪开”同它的对应措施“缝合”组成一个“措施对”,适用性便大大扩展。各种仅用剪子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裁纸订本,裁布做衣、裁板制盒、裁板造船等,均须用这种成对措施来解决。而且,由于有了“缝合”这一对应措施,在裁剪时就可以更加大胆,不怕出错后无法补救。

成对措施比起单独施用的简单措施来,产生了“加合效应”和“拮抗效应”,即两个措施相互牵制、相互补救、相互支持,防止过分运用单个措施产生的副作用,比成对的两个简单措施单独用时的效果之和要大得多,因此,成对措施已被人们广泛运用。

科学上,微分与积分,加与减,开方与乘方,凝固和熔化、吸引与排斥、氧化和还原、天体的爆炸与收缩,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都是措施对的利用。

哲学同样以成对措施(范畴)作为有效的分析工具,如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化和具体化等。

技术上,几乎处处可见成对措施,例如,焊接与切割、除锈与涂膜、加热与冷却等等,进而形成了开关、升降机,启停按钮、裁缝、装卸工等常见专用名词。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需要解决的课题除要求出现两种极端状态外,还要求出现各种中间状态。这种情况下,单是成对措施就不够用了,需要进一步的成组措施。

例如,在服装业中,除了裁和缝以外,出现了纽扣、拉链、搭攀、系带等既可分开又可结合的零件,出现了码边、上浆、熨烫等从属于裁或缝的辅助工序。

成组措施进一步扩大就成了成套措施。成组措施也是一种特殊的成套措施,是将成套措施中适合于特定情况的最有效措施选出并组合起来,目的是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但一般的成套措施的目的却是追求适用性和通用性。也就是说,当课题(任务、目标)性质尚未明确,难以采取特定的成组措施时,人们需要一面探明课题性质,一面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古代的三十六计,就是一种计谋体系,它提供了36种计谋,即36种打胜仗的办法。它们是:第一套——胜战计(6种: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6种: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6种: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第四套——混战计(6种: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第五套——并战计(6种: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第六套——败战计(6种: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显然,这些计谋是以往经验和案例的总结,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说明计谋是成套出现的,所谓奇正相生出奇制胜,这36计组合使用,那就创造出无穷的办法。

成套措施往往是在各专业中发展起来的,其具体知识和步骤不同,但都遵循着边探查边排除的原则,到确定后改用有效的成组措施。即使在企业管理中,这一原则今天也已得到贯彻,并且形成了以企业诊断、经营咨询、制度诊断为名称的成套措施。由成套措施进一步扩大,就形成了方法学体系。

创造性解决问题需要由简单措施到形成措施系统。按组织化程度来划分,简单措施处于最底层,各种复杂措施居于中部,方法学体系处于顶部,构成金字塔形状。宽大的塔基表明简单措施众多,狭小的塔顶表明高度组织起来的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体系为数不多;同时表明各个方法学体系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向着统一成一个体系的方向发展。

措施金字塔中,塔顶尖部的虚线表示方法学体系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的未来前景。塔中部阴影部分表示最常用的简单措施(基本措施)和通用的复杂措施。由塔基向塔尖,措施的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如图6-1所示。

图6-1 措施金字塔

TRIZ作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措施,由于涵盖和综合了许多成套措施,实际上就是一种方法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