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水斗式水轮机与混流式水轮机

3.3 水斗式水轮机与混流式水轮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受设计、制造、材料水平限制,我国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运行并不成功。在此情况下,水斗式水轮机得到了非常普遍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鲁布革机组的成功运行以及90年代后合资厂水轮机技术的引进,我国近年在高水头混流式机组的设计、制造水平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国内已运行或订货的电站中,最大运行水头已接近或超过500m。由于采用了长、短叶片转轮、大轴颈导叶、高刚度顶盖等一系列成熟、先进的技术,高水头混流式水轮机不但抗磨蚀性能有了较大提高,而且运行稳定性很好。涪陵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在1992年设计的石板水电站,就采用了哈尔滨电机厂引进技术生产的长短叶片水轮机转轮,是国内最早采用这一新技术的中型水电站。该电站自1996年运行以来,取得了很好的运行效果。

在过去,长短叶片转轮的制造主要受转轮直径限制。20世纪90年代末,哈尔滨电机厂曾采用当时国内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成功制造了转速1000r/min,直径1.2m的贵州大七孔电站水轮机。近年来,一些厂家通过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已经能够加工制造直径0.7~1.0m的长短叶片转轮,这也为在中小型高水头电站使用混流式水轮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尽管混流式水轮机与水斗式水轮机比较,具有机组造价低、效率高,水头利用充分的特点,但是否在中小型高水头电站中使用,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混流式水轮机单位流量较大,单位转速高,当机组容量较小时,选型时常出现转速超出范围而需加大转轮直径,降低转速。但这样会增加机组造价,同时使部分负荷运行时的效率和稳定性较差。由于机组转速很高,通常达到1000r/min,甚至1500r/min,使机组的加工制造难度加大,运行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2)在高水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Hs值一般为负值,机组安装高程低,土建开挖量较大,对一些地处深山峡谷,存在高边坡开挖和高尾水位的电站,土建投资较大。

(3)中小型高水头电站,一般均是引水式电站,由于中小型机组的GD 2均较小,因此,冲击式水轮机调节保证容易满足。而混流式水轮机一般很难满足要求。如通过增设调压井、调压阀,扩大洞(管)径,加大GD 2的方法解决,则增加的工程投资可能超过在机组造价上节省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