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模块设计

2.2 模块设计

本系统采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开发,并与SQL Server2000数据库进行连接,具有开发便捷,界面友好,维护简单,数据储存量大,并能进行远程通信等一系列优点。开发全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模块的设计。

2.2.1 数据交换模块的设计

数据交换,就是实现各个传感器与工作站之间最基础的一种通信方式,一般包括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相对于并行通信,串行通信发生数据漏失的几率很小。在串行通信中,RS—485通信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噪声干扰。本系统采用Visual Basic语言开发环境自带的MSComm控件实现RS—485串口通信,MSComm属于由Microsoft公司提供的简化windows下的ActiveX控件。它提供了两种处理通信问题的方法:事件驱动法和查询法。事件驱动法需要每个MSComm控件对应一个串行端口,可以使得当有事件发生时及时响应On Comm事件处理函数中自己加入的处理程序代码,可靠性高,适合比较大的应用程序,本系统就采用这种方法。对该控件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对它进行初始化设置,一般包括设定通信端口号,通信协议,传输速率几个参数等。接着就是进行串口事件捕捉并激发相应的程序。

2.2.2 数据库访问模块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ActiveX数据对象(ADO)这种数据访问接口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自带的SQL数据源连接访问数据库。相对于Access数据库,选择SQL Server2000主要看重其以下几个优点:①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维护库中数据之间的关系,确保数据存储的正确性和在系统失败时恢复所有数据的功能;②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把所有工作分解成在服务器的任务和在客户机的任务,这样可以合理分配服务器和客户机的资源,提高时间响应处理的效率;③安全性高SQL Server2000采用用户登陆系统的管理,只有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才能进入数据库使用相应的数据库对象。本系统具有易于使用,速度快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

软件中ADO访问数据库的一段源程序,展示了访问的几个步骤:

由这段程序打开数据库加上各种SQL语句就可以对库里面的数据进行各种操作。

2.2.3 远程通信模块的设计

本系统其中一个特点是可以实现局域网内的远程通信,使得效率监测的数据可以在网络中实时传输。本系统对客户端/服务器的配置布置,实现远程通信根据以下两个步骤:①首先安装SQL Server2000后利用其自身的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和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分别对客户机和服务器进行网络配置,使得在同一个局域网中的双方在相同的协议下进行连接;②在数据库建好之后,将其设置为ODBC数据源,以便为客户端的Visual Basic程序所访问并进行操作。

历史数据对于机组长时间运行的状况反映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所以数据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利用网络远程通信的过程中,SQL Server2000利用登陆认证和用户的权限设置正是基于这点来考虑的。本系统采用的混合认证模式是基于Windows和SQL Server两种登陆认证模式。两道设置可以保障数据库数据的安全,同时可以防止内部的人员由于误操作而丢失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