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言——兼自序

第一篇 文化随笔

“水”何以成为“文化”?

水文化为何引起社会关注?

水在什么情况下是美的?

从近水到亲水

“水中求生”与“水中求乐”

工具虽“旧”,文化常新

昔为神兽,今成遗产

以牛镇水有来历

牛+金的文化含义

古代为“功用”,今日成文物

保护行业文化标识

城市河湖也是文化遗产

城市河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实例证明城市河湖的珍贵

如何对待城市河湖?

今天如何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

历史上的水工程美吗?

古人与海(上)

由“河”到“海”的扩展

“海”与中国古人的精神联系

曹操《观沧海》诗的特殊价值

古人与海(下)

海中取财和以海为防

古人早就知道以海为途

以海洋联通世界

小结

流淌在唐诗中的瀑布

水与文学创作

水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

水是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形象”

水孕育了作家的特色和人物的个性

水用于烘托人物性格

水与艺术

水与造型艺术

水与表演艺术

水与影视艺术

略谈水文化的研究方法

既要有“本体意识”,又要有“问题意识”

既要讲“有”,又要讲“用”

总结实践经验既要讲“做法”,也要说“道理”

水文化研究中的“照着说”和“接着说”

水文化研究中的“对着说”

第二篇 学术探讨

水在中国文学中的审美意义

长流不已的水蕴含着深邃悠长的历史人生意味

浩瀚博大的水象征着伟大崇高的境界

秀美的水具有温柔多情的灵性

清白的水标志着纯洁无瑕的品格

水环境的文化价值

良好的水环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必需条件

水环境是“土”之外的另一种社会生活空间

美好的水环境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水工程的文化内涵

都江堰

郑国渠

坎儿井

红旗渠

参考文献

水工程的美学追求

水工程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水工程美学的特殊性

重视水工程美学价值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从封闭的防御到开放的景观——谈城河功能的转化

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水利事业的新面貌——新中国水文化精神研究之一

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其功不在禹下”

从服务农业到综合治理再到服务国民经济,水利服务对象逐步拓展

不断探索治水规律,水利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治水思路从传统水利向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追求人水和谐

水资源管理,从“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转变

参考文献

当代中国水利事业中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水文化精神研究之二

全国一盘棋:群力治水的团结协作精神

献身、求实、负责:继承大禹传统的当代水利行业精神

人民群众发挥力量和智慧:主动创造历史的主人翁精神

将社会科学思想运用于水利建设: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与国际接轨:全球化时代的开放意识和竞争精神

参考文献

从水文化视角看节水型社会建设

历史上的节水文化相对薄弱

节水文化的内涵

民间节水经验与习惯

发达国家节水文化的启迪

文化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关于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水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功能

人水关系紧张:当前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参考文献

谈江苏水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泰州市为例

江苏水文化的特色和优势

江苏水旅游开发的不均衡

泰州水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

湿地

参考文献

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中华民族——长江大保护的水文化随想

长江历来都是国之大财富

长江不仅仅是水资源意义上的财富

“母亲河”只是文学修辞吗?

生态问题的水文化理解

保护长江需要观念更新

参考文献

第三篇 河湖速写

千年诗文秦淮河

男女爱情

故国悲情

思古幽情

乐趣俗情

海河文化:历史辉煌与当代价值

历史上曾是发达地区

辉煌的文化版图

历史记忆中的滔滔水声

河畔水域的现代风云

三水汇流而成天津文化

重振海河水文化辉煌

丹山绿树中的那条河——福建沙溪印象

溪的低调和华美

全球客家源头

灿烂的文化图景

沙溪沿岸美食多

有水,风景更美

十年洱海月更明

海东:长出一片新城

海西:湿地公园亮在眼前

沿湖:300公里地下长龙

湖面:消失了的水上网田

朴实有华北洛河——溯源散记

生于贫困 长成健壮

衣着朴实 内在风华

黄河的孙辈还是子辈?

美国南方的“千岛湖”

浩瀚的“城中湖”

湖水是亚城的财富

围绕“圣湖”的水资源之争

第四篇 书评文评

智者乐水的审美咏叹——简评靳怀堾散文集《水之礼赞》

智者与智者的心灵交流——简评靳怀《智者乐水》

让阳光穿越历史——评长篇报告文学《悲壮三门峡》

用文学拥抱水利人的生活——简评小说《滦河岸边》

走进咏水文学的美丽世界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