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与中国古人的精神联系
还回到春秋战国时期来看,那时实地描写海的作品和文献不多。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少数地方写到海。《老子》一书中,“海”字出现两次,一次是“澹乎其若海”,意即心像海一样汪洋无际,“海”在这里只是一个喻体,并不是言说的本体。另一次出现在那句著名的话里—“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借用江海的接纳众水来表达“善于居下”的人生哲学,“江海”二字并用,只是“水”的借代式表达,“海”并不具备独立的意义。《论语》也只有两次说到海,一次是孔子感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海”在孔子心目中是一个遥远的、可以遁世的地方,其实他老夫子一辈子也没有到过海边,不然《论语》里一定会出现如“子在川上曰”一样的“子在海滨曰”。另一次还不是孔子本人说到海,而是他的弟子司马牛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古代的传统“地理”观念—华夏大地四面为海环绕。《孟子》一书中,“海”字共出现9次,主要是在“北海”“东海”“四海”“海内”“海隅”等词语里,也是建立在与《论语》一样的地理观念之上。对大海有着丰富文学想象和哲学体悟的是《庄子》,“海”是《庄子》寄寓哲学思想的文学形象。一篇《逍遥游》,借大鱼(鲲)和大鸟(鹏)夸张“北海”的浩瀚博大,以及“北海”与“南凕”(南海)之间的遥远距离。《秋水》篇里,“河”(黄河)有河神,“海”(北海)有海神,“海”是比“河”更大的水,浩瀚无涯,深不可测,因此,海神的见解、境界,是河神不可望其项背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实地见过大海,不了解大海的真实状况,但这不妨碍他们与“海”在心灵上发生联系,他们已经开始把大海纳入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不是有一部书叫《山海经》吗?名字就包含了“海”啊,那里有没有关于“海”的真实记载?其实,《山海经》虽然其名曰“经”,但并不是《水经》《水经注》那样“正儿八经”的著作,而是充满了“怪力乱神”。不过,古代也确有人把它视为“地理志”,据说。东汉水利工程专家王景因治理河渠有功绩,得到皇帝的赏赐,其中就有一部《山海经》。可惜的是,它与真正的地理志相去甚远,“山经”里有些地方在说“山”时提到了河流,而“海经”所写的“海”,并非中国大海的真实状况,而是神话传说中的“海”,以及“海外”的国家、地形、山丘、河川、奇人、异物。鲁迅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学界基本公认它是一部神话传说。书中对于“海”的记述,与地理学意义上的海差距甚远。如说“瓯在海中”“闽在海中”,即使按照先秦到西汉时期的海岸变化来看,也与实际状况不符合。《山海经》说中国的东、西、南、北、中都有海,有学者认为这指的是山海、人海、物海,却没有汪洋大海的含义,因为中国只有东方和南方才有大海,先秦时期古人还没有能力涉猎这些海域。神话学家袁珂认为《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到西汉初年。在这5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生活在中原内陆地区的人,即使是当时的士人,对海也缺乏真实的了解,不要说全球范围的海,就连与华夏陆地相连的海都没有搞清楚方位和状况,但是他们在精神世界之中已经和海发生了交集。
总体而言,先秦时期的古人,与海发生关系主要体现在精神向往的领域,再具体说是集中于文学想象和哲学体悟。他们眼中的“海”有一些基本内涵:(1)中国四面为海环绕,居于“四海”之内,这体现了古代传统的“天下”观。(2)海是比河更为辽阔浩瀚的水,百川汇入,深不可测,象征着宏大、崇高的精神境界。(3)海是一个不易到达的地方,“海隅”“海角”表达的就是距离的遥远。(4)海上有缥缈的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有海神,有仙人,有长生不死之药。(5)因此在心理上,“海”是一个可以遁世的去处。总之,“海”在先秦古人心目中,既具有令人向往的魅力,又充满神秘的色彩,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恐怖的意味。在今人看来,这些“海观”带有不少臆测,那是受古代生产力水平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但这些史实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海”已经进入了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成为古代水文化的一部分内容。
从文学想象“说海”,并非都用在文学世界里,也常常用于政治见解的形象性表达,这是中国古代“说理而长于比兴”的文化传统。《战国策·齐策》中有个故事:齐国贵族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薛邑筑城墙,门客多来劝阻,田婴很不耐烦,下令再来劝阻的人一律不让进。有一个门客要求接见:“我只要说三个字就行了,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烹死。”田婴召见了他,门客急步前来禀告说:“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走。这一招调起了田婴的胃口,反而要他留下把话说完。门客说:“您没听说过海大鱼吗?用鱼网捕不到它,用鱼钩牵不上它;可是,它晃动身体时,脱离了海水,小小的蚂蚁、蝼蛄也能制服它。如今齐国也是您的水呀,如果您失掉了齐国,薛邑的城墙筑得再高,又有什么用呢?”这番话终于让靖郭君放弃了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这段故事里的“门客”,算是一个“基层思想家”,“海大鱼”的形象让我们想起今天熟知的大海边上搁浅的鲸鱼,其中蕴含了一个传统道理:再大的鱼,离开了水就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