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沿岸美食多
沙县小吃闻名全国,遍布全国,很多人都是从沙县小吃而知道沙县的。不仅沙县,沙溪沿岸到处都有美食。我们刚到三明,水利部门的同志就自豪地介绍生态环境之佳:水质好,客气清新,城市绿道,负氧离子……大家感到,沙溪流域不仅生态好,饮食也是美味。北方视为山珍的香菇、竹笋,这里是家常菜,每顿饭都有几种不同的菌子,几种花样的竹笋。薄薄的笋片像灯影牛肉,吃起来也跟牛肉一样筋道。笋干炖肉,笋比肉还要有味。各种丸子都包着馅,加上福建特产红菇做的汤,味道鲜美独特,舍不得一口吞下,而是轻咬细嚼,慢慢品味。建宁一带产的莲子“建莲”,熟而不散,入口即烂,古代是贡品,现在进入寻常百姓家。客家人来自北方,爱吃水饺、包子,但福建面粉少,客家沿袭下来的做法是用山芋粉做皮,比面粉做皮更细柔,更薄透。山芋粉能变着花样做成丰饶的点心,一切都是“土产”,味道却绝对鲜香。“烧卖”包着粉丝、香菇丝的馅,趁热吃最好。沙溪人说“烧卖”就是“热火烧着卖”,美食中包裹着浓郁的乡情、乡趣。
擂茶起源于中原地区,后来在北方逐渐消失,但在客家居住之地,擂茶却不断发扬光大。两溪流域的宁化、将乐、泰宁都有擂茶产业,有擂茶制品销售,将乐县还建有擂茶文化公园。我们第一次喝的擂茶,像一盆菜稀饭,漂着碎碎的绿花,看得见的有花生米、粉丝,吃得出的有鱼腥草,一种特殊的清香。很多人喝了再添,犹觉余兴未尽。后来喝了一种像椰子汁的“饮料”,主人说也是擂茶。还告诉我们,要是有时间,慢慢品尝擂茶,花样多得很呢!
鱼更是沙溪流域的盛产,“食有鱼”是寻常事。品种多,有野生,也有养殖的,但不是网箱长大。全鱼宴不算稀奇,最常见的是“一鱼四吃(五吃)”,鱼成了餐桌上的主打。在大城市,“流水鱼(虾)”“走地鸡”广受追捧,到这里是司空见惯。沙溪老百姓家常饭桌上的肉、鱼、蛋、菜、山产,大都是绿色食品。陪同参观的一位水利干部说,她当年在乡镇工作,生孩子时,农民送的鸡都是山上竹林自由跑着的“土鸡”,吃草籽,吃虫子,喝山泉水,要到晚上才能抓到。大家一致赞美:这样的鸡汤该是何等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