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河。是一条长24千米的人工河道,南连长江,北接新通扬运河,纵贯泰州城区。引江河的建设,在有形功能方面,是增强南水北调的供水能力,提高里下河地区和通南地区的灌排标准,促进苏北地区的航运发展,为苏北地区改善水质、沿海冲淤保港、实施滩涂开发提供充足水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水土保持基础上,通过园林手法进行植物配置,把引江河建成了全省第一条生态化、园林化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被誉为“东方莱茵河”,充分发挥了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2005年,引江河进入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录。景区内建造了旅游酒店—沃特龙大酒店,加上配套的旅游设施和富有特色的江鲜和泰州风味餐饮,引江河多年来即已成为泰州市的重要旅游基地,吸引了扬州、镇江、无锡、苏州、南京等外地游客。

凤凰河。民间早有泰州为“凤凰城”之说。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的“各城市定位与重点发展方向”一节中,在对各城市设计品牌形象时,将泰州市设计为“中华凤城”,凸显了泰州的凤凰文化。2003年,泰州市将新开挖的“引水河”改名“凤凰河”,增强了城市河流的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在设计和施工中追求水工建筑物与文化工程互动,工程中采取“大直小弯,大绿小岛,大土方小建筑”的新思路,把一条流水的河打造成了一条风景的河、文化的河。2005年,凤凰河工程竣工,除了发挥水利工程的有形功能之外,还大大美化了社会环境,提升了河流的文化内涵。2007年,凤凰河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泰州还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水利建设中的文化分量,使更多的河流都实现有形功能与无形功能并重,届时把整个泰州市提升为一个特大型水利风景城市。

凤城河。原为泰州的护城河,也是为弘扬泰州的凤凰文化而改名凤城河,现为凤凰河景区的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城河,是一个公共性的、封闭式的防御体系。冷兵器时代结束之后,城河的防御功能消失,主要剩下排水的功能。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城河的河道被挤占,成为城市污水的主要汇聚地和排放通道。泰州凤凰河的经历也大致如此。2006年,泰州部分老干部和有识之士发出“救救城河”的紧急呼吁,而后在治理凤凰河的工程实践中,突出泰州的凤凰文化,运用实体的建筑、雕塑、公园、场景将历史传说具象化。又把泰州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与水利工程建设融为一体,修建了望海楼和范仲淹塑像,弘扬范氏“不独乐”的廉政文化。广场内建有几十通与泰州文化相关的书法碑刻,彰显了泰州的文化渊源和丰厚底蕴。沿凤城河沿岸建成柳园、桃园、梅园,分别纪念明代泰州籍曲艺名人柳敬亭、在泰州创作《桃花扇》的清代戏剧大师孔尚任、现代泰州籍京剧大师梅兰芳,大大增加了水环境的历史文化厚度和地域文化特色。还在河边建造了明清风格的商业街—老街,其建筑、店铺、饮食、曲艺活动等,具体展现了泰州的民俗文化。凤城河的治理,使城河在21世纪成功发挥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功能。几十年杂乱不堪的排污河道,现在成为开放、优美的城市公共景观。凤城河现已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