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孙辈还是子辈?

黄河的孙辈还是子辈?

按照水利专业的说法,北洛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套用我们人类社会的辈分,如果把渭河看成黄河的儿子,那么北洛河只能算是黄河的孙子了。其实,河流的关系不像人间的辈分那样固定不变。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北洛河跟南洛河一样,也是直接流入黄河的。其河口在历史上有较大变动。明成化年间,朝邑河岸崩溃,北洛河改为直接入黄河。至嘉庆年间,又由大庆关溃出后复入渭河,后又直接入黄河。1933年黄河东移后,北洛河在黄河、渭河之间的三角地带徘徊达10余年,时而入黄,时而入渭,直到1947年才固定流入渭河。就看现在,北洛河在三河口投入渭河怀抱,再往下10多公里就入黄河了,跟直接入黄有多大差别?“三河口”的名称,就表明三条河流并为一体就在一个相邻很近的空间里。直接入黄还是间接入黄,其实跟黄河的河道变迁有关。黄河河床摆动不定,摆动幅度最大达5公里以上。成语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就是这一地区黄河河道移动的历史。今年黄河西移,距离北洛河近了,北洛河就直接投入黄河怀抱;过两年黄河往东摆动,北洛河就借了一段渭河奔流入黄。

同是渭河流域的两支水,北洛河跟泾河不一样,泾河入渭后又有很长一段流程才入黄河,说是二级支流名副其实。而北洛河独流区段很长,并流区段极短,入渭河后只流了10多公里就入黄了,基本可以算是直接入黄。不论合不合水利学的定义,在我心目中,愿意把北洛河看得跟南洛河一样,都是黄河的“子辈”。

同行的蔺老师是从北洛河走出的水利专家。听他讲了“小洛不入渭”的故事,很有趣味。北洛河为何不入渭?民间叙事作了拟人化的解释:北洛河像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好动,太吵,渭河喜欢平静安详,不愿意接纳它的吵吵闹闹,或者是洛河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欢快歌唱。总之,那时的渭河、北洛河是各行其道,各自单独入黄的。当地老人说,那时夜里听流水声,如果声响大,就知道是北洛河涨水了,而渭河涨水往往是不声不响的。其实,说北洛河吵,是因为落差大,水流急,水声当然响,会传到很远;说渭河不吵,是因为渭河到了下游,地势平坦,坡降小,静流安详。自然科学的道理,到民间传说中被赋予了人文学的美好解释,很形象,也很亲切,由此可以看出北洛河流域的人民对这条河的亲切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