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水域的现代风云

河畔水域的现代风云

进入现代社会,海河流域依然有许许多多发生在水畔、水中的英雄壮歌。永定河、卢沟桥永远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为一体,不可分割,深深铭刻在国人心头。长篇小说《红旗谱》中,河堤上大钟的洪亮响声总在滹沱河的波光水涛里回荡。《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现了河畔农民的苦难和新生,象征这条历史上声名久远的河流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白洋淀的水域活跃着许许多多传奇式的抗战英雄,硝烟弥漫的水上战斗被置于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芦苇荡里,升华成亮丽的浪漫色彩,由此诞生了重要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派”。那些活跃的抗日战士、雁翎队员,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富有光彩的形象。有意味的是,“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小说里反复出现一位名叫“水生”的人物,他的妻子当然就叫“水生嫂”。作家笔下夏日的白洋淀,“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荷花淀里“秘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的挺出来,像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芦苇的海洋里,“夏日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冬日结了冰的河面,战士们撑着流星一样的“冰床”,“在霜雾里,在冰上飞行。”孙犁还写过一位水上交通员“老头子”,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来回护送伤员,从来不带一支枪,一切全凭水上功夫,而且不费一枪一弹,就把小鬼子狠狠教训了一顿。在这些抗日英雄的战斗岁月中,水域就是他们驰骋杀敌的疆场,是他们大显身手的舞台。水成为文学创作的基础,因为有了水,严酷的战争里也洋溢着乐观、自信的英雄精神。至于滦河,20世纪80年代的引滦入津,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条大河的纯洁、真诚和无私奉献。可以说,燕赵大地的历史一直跟水不可分开,海河的水,从上游到下游,从支流到主干,都有历史,有故事,有内涵,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