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发挥力量和智慧:主动创造历史的主人翁精神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军,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也是如此,历史上就出现过诸如郭大昌、王同春等平民治水英雄。但是就总体而言,在旧时代的水利史中,人民群众往往只是一个抽象名词,或是成千上万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劳动力,创造精神被压抑,智慧不能充分发挥。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成为当代中国水利的又一特色,“人民群众创造自己的历史”的主人翁精神在水利事业中得到了鲜明体现。当代水利是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全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都是国家投资兴建。很多农村水利事业,就是依靠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下劳动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建成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全国开展的农田水利建设;20世纪60年代在华北农村建成的50万眼机井;利用当地条件建设农村小水电;陕西水利建设中的“南塘北窖关中井”等,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发挥了极大积极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
红旗渠的建成更是新中国水利史上的光辉典范。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等、不靠、不要,依靠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发挥自己的力量和聪明才智,在艰难、危险的条件下苦干10年,在崇山峻岭之间建成了举世罕见的“人造天河”,改变了当地的贫困面貌。在红旗渠10年建设总投资中,国家投资不到15%,地方(县社队)投资超过85%。在地方投资中,自筹现金和物料折款将近占到三分之一。[6]这是当代中国水利史上的独特现象,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勇于创造历史的主人翁精神。建设者们既满怀雄心壮志,又尊重科学,具有追求创造的智慧和才干。他们不仅创造了当代水利史上的奇迹,而且在建造红旗渠过程中焕发了创造新生活的雄心,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红旗渠精神—“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旗渠体现的文化精神不限于河南林州一地,也不限于以往的那个时代,它已经积淀为民族文化传统。党和国家领导人将红旗渠精神概括为“中华魂,民族魂”,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