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有“本体意识”,又要有“问题意识”
先说“本体意识”。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所谓本体意识,也可以称为“本位观念”,就是坚守一个属于自己学科领域的、不与他者混淆的角度。这对于研究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与同一个事物打交道,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观照和研究。每一个方面的研究都会构成独立的学科领域,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事情往往是,在对于同一个事物的研究中,前行的研究思路最容易对后来的研究造成先入为主的影响,使之不自觉地按照“轻车熟路”的方式展开思路,而这样的研究思路如果长期发展以至于固定化,就会使得研究的边界模糊,对象不确定,学术研究缺乏自身的声音。当然,学术研究固然需要交叉、综合,但交叉、综合是以独立为前提的,缺乏独立的学术领域,是无从谈综合的。回到“水”上来说,人们对“水”的观照角度,既有科学的、工程的,也有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管理的、文化的。而水文化研究的本体意识,就是要从文化自身的角度研究水,显示出水文化研究具有别的领域研究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而恰恰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上,我们的一些“水文化研究”表现出本体意识的缺乏,没有确立文化自身的研究视角,考察问题的边界不清晰,常常与别的学科领域相雷同、相混淆,比如重复了水利工程建设、水利经济的思路和话题。说了很多话,可是显示不出自己的独特性,也就难以确立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研究工作来说,这种方法论上的模糊应当改变。在对“水”的研究方面,需要确立起文化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所不同的研究视角。
进一步说,什么是文化视角呢?文化学者们对“文化”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据统计,定义有一百多个。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讨论这些复杂的概念问题,而对“文化”作简要的理解。一位哲学家说,文化就是“人生的花样”,或者说,文化就是人在衣食住行等实际需求之外的“有意味的追求”。它看似没有实用价值,实则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提高,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工程技术方面的精心设计,考虑经济效益、法律法规,还需要把社会文化的因素纳入视野,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美学等方面的内容。水文化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实践运用领域,都有着很多新的、富有活力的生长点需要关注、探索。这些都是水文化研究的“本体”。可以说,在这一领域中,有很多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梳理,也有更多的处女地需要开垦,这将是水文化研究工作者大有作为的领域。
在确立“本体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工作要有针对性,要努力寻找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什么是“问题”?从理论上说,就是目前还未揭示的内容,或者是不完整、不深入、不周密的说法;从实践上说,就是实际存在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社会状况(可以通俗地称作“社会应用题”)。研究工作者要对理论上或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解答,提出解决的设想,而不能老是无目标地向着虚空说话。缺乏“问题意识”的突出表现就是老是对众所周知的话题进行重复性申说,所说的话无懈可击,但既无新意,也无拓展。这样的“理论研究”,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科学研究不能满足于不说错话,而是要追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而创新常常是从问题开始的。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问题只能来自现实。只有密切关注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进展、动态、趋势,才能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发现问题,并努力在研究中给予回答或加以解决,就能推动理论事业向前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