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

今天如何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

我国传统社会,每个行业一般都尊奉一个(或几个)古代先贤作为始祖,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祖先。如农业尊后稷,酿酒业尊杜康,木工、建筑业尊鲁班,造纸业尊蔡伦,制笔业尊蒙恬,商业尊陶朱公(范蠡),中医尊岐伯、黄帝,烹饪业尊彭祖、伊尹。后来的从业者,就称为“……传人”。有的行业,始祖不止一人,其间存在争议。但要说到治水始祖,毫无疑问,必是大禹。

大禹是中国水利人的先驱。大禹治水十多年终获成功,不仅以水利工程造福社会,而且直接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因而成为华夏文明的始祖之一,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后,接下来就是大禹。在华夏文明史上,大禹被尊为“民族之魂”“万众师表”,不仅因其治水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其精神文化的深远影响。大禹是传说中的人物,其出生地点、治水行踪等,历代史家各有所见,但无可争议的是,大禹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旗帜。大禹时代的水利工程实体今已极少存在,但在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大禹精神,却是留给后人的丰厚遗产。大禹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将治水与部落整体利益结合起来的民族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水利工作者被誉为“大禹后人”,传承大禹精神是延续优秀文化传统,而结合当今实践与时俱进弘扬大禹精神则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大禹时代治水与当今治水的区别。

其一,大禹面临的治水形势与当今时代不同。人与水的关系,有和谐共存之态,也有矛盾冲突之时。大禹时代,人水矛盾的主要体现是洪水威胁。所谓“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史记·五帝本纪》)。水患是民生的一大威胁,大禹的主要功绩是疏导洪水,消除水患。也就是说,大禹时代的人水冲突主要由“水多”引起,而当今中国面临的水问题,除了洪涝灾害之外,还有“水少”(水资源短缺)、“水脏”(水污染)、“水浑”(水土流失)的严峻矛盾。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严重缺水型国家,古今环境变化给21世纪的水利人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其二,大禹时代的治水能力与今日也有区别。大禹时代,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只能臣服于自然。宋代大诗人陆游曾经在《禹庙赋》中特别赞扬大禹治水的高超智慧在于不是“以己治水”,而是“以水治水”。“以己治水”即简单地用人力与水对抗,“以水治水”是顺应水的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治理水患的目的。这当然是大禹时代治水的智慧。但也要看到,那时的顺应自然规律,疏导洪水,大前提是人类自身(“己”)能力不强,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不敢造次。现在,人类在自然面前力量显得越来越大,虽然还不能完全“与天公试比高”,但抵御自然甚至改造自然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人与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大禹的时代,主要是水伤害人,今天,除了水对人的伤害之外,人对水的伤害也越来越常见。联合国于2006年的世界水日颁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指出,水资源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水资源管理不善。其中包含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人类在大规模征服自然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主宰的用水意识、用水习惯以及价值体系,片面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忽略或否定了水在自然界的主体地位,过分索取,粗放经营,竭水而用,超量排污,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人与水的矛盾。因此,当今时代更需要从新时代角度认识“以己治水”的弊端,赋予“以水治水”新的时代含义。

其三,大禹时代水利为民造福的含义与今日有很大区别。大禹时代,社会结构简单,没有工业,基本没有城市。洪水直接威胁人的生命,大禹治水就是使民众免受水患之苦,不至于为洪水所溺。所以《孟子》说,“微(无)禹,吾其鱼乎(要没有大禹,我们早成鱼鳖了)!”彼时的治水也可以说是“民生之基”,但那时的“民生”是就人的基本生命意义而言的。现代社会,城市范围扩大,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结构的复杂性是古代社会无法比拟的。当今时代,治水在更高层面上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包括国家民族兴旺、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更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水利工作的期望,已经从传统的“安全性需求”,逐步向“安全性需求”兼具“舒适性需求”和“审美性需求”发展。比如,营造清新优美的水环境,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去处,这些是大禹治水时代不可能具备的意识和追求,而在今天,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新使命,也是新时代“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题中应有之义。现在说水是“民生之基”,含义已经大大不同,是从国家兴旺、社会发展、民众幸福等更高层面的意义上而言的。也就是说,水利人为民造福的范围大大扩展,意义更为深远,这也必然要求水利人不仅要使大禹精神代代相传,更要将其发扬光大。

无论历史条件和社会职责有多大变化,水利人的基本宗旨始终不变,那就是正确认识水的规律,实现人水和谐,以水为民造福。当代水利事业在对人水和谐问题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之前,治水实践中较多地强调“人定胜天”,目标是战胜洪水和旱涝灾害。进入20世纪90年代,水利人越来越重视人与水的和谐相处,“人水和谐”成为21世纪治水、管水的新理念。确立和贯彻新的治水理念,就是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弘扬大禹精神。今天所说的大禹精神,是由大禹开创、后代传人继承并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创造性发展了的精神传统。其主要内涵是: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的律己精神,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总之,今天的大禹精神是历代水利人弘扬创新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