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湖:300公里地下长龙
2025年10月13日
沿湖:300公里地下长龙
洱海之美,并非古今一贯,始终没有改变,她也有过污染,当然经历过不断的治理。洱海为众水汇集而成,入湖河道沟渠100多条,入湖水量年平均8.17亿立方米。北边水源有茈碧湖、东湖、西湖,分别经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流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水源;西有苍山十八溪汇集苍山东坡流水入湖;南岸、东岸还有大小集水沟渠数十条。其中北三江、十八溪占洱海水源的90%。水源多,来水面广,有“海纳百川”的好处,却也存在另外的问题,任何一条河水的污染都必然影响洱海的洁净。
为了保护洱海水质纯净,大理州成立了洱海流域治理管理机构, 洱海治水人提出:“治湖先治河”,不让污染的河水流入洱海,是保持一湖清水的治本之策。在洱海湿地公园西边,与湖岸平行,看到一项工程正在施工,钢筋扎得密密麻麻,五六米深,七八米宽,通过汽车也绰绰有余。是过街地下隧道吗?看工程量,是个大手笔。水利部门的同志介绍,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洱海排污干渠,环湖300公里长,全在地下,工程造价30亿。建成以后,可以把流入洱海的河水全部汇集,经净化处理后再排入湖中,或汇入西洱河流入漾濞江。300公里啊!就是说,在浩瀚洱海之畔,一条看不见的钢筋混凝土地下长河围绕在洱海周遭,默默护卫着这一湖清水。沉醉于洱海之美的游客,不见得都知道这条地下长龙的存在,但是它的贡献却是功不可没、载入史册的。这不就像水利人一样吗?常常做默默无闻的英雄,即使没有面对镁光灯的拍摄,面前也并非摆满奖杯和花环,但是年年月月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劳动奉献社会,为民众造福。今天我们都懂得,污水的拦截和治理也是一种善,那么,这条地下长龙的建成,也许正从另一个角度让人们理解了什么是“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