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的文化含义
铁广泛使用之后,南北朝期间,有铸造铁器物置于水中以镇蛟龙的,而铸造铁牛镇水,据学界研究是始于唐代。镇水神兽的形象依然以牛为主,材质从石变成铁。但石材的镇水牛依然还有,山东滨州水文化博物馆就有一尊当地发现的镇水石牛。也许是铁牛铸造耗材多,工艺复杂,造价也高,有的地方就地取材,以石为牛,也算是古代传统的延续,历史发展过程就是多样性的,并不是简单的“一刀切”。镇水牛的位置也由沉于水底而变为立于岸边,立于水滨无疑更能俯视水情,更好地发挥震慑水怪的作用。明清时期,镇水铁牛往往由皇帝下诏而建造,清朝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四代建造最多。典型的如长江荆江段郝穴铁牛、江苏洪泽湖铁牛、颐和园昆明湖东堤上的铜牛。乾隆不仅下诏在颐和园建造镇水铜牛,还为此而写了《金牛铭》,其中特别强调:“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把金牛镇水作为普遍法则,淮河流域、巴邱洞庭乃至全国各地均应“照此办理”,以使祥瑞之兆四海普及。在思想文化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的思想,皇帝的意志当然就是国家的意识形态。这就使金牛镇水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影响所及,金牛镇水的做法逐渐在全国取得了主体地位,成为各地镇水的第一选择。
即使在古人的观念里,金牛镇水也只是“两手抓”的其中一手。以长江防汛最为紧要的荆江段为例,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十一月的“上谕”说:“本年湖北荆州被水,现经修筑堤工,加高培厚,并改建城垣,永资巩固。因思向来沿河险要之区多有铸造铁牛镇水滨者,盖因蛟龙畏铁,又牛属土,土能制水,是以铸铁肖形用示镇制。此次荆州被灾甚重,闻系蛟水为患。……于荆州万城堤及沙市等形势扼要处所,相度紧要顶冲,酌量铸置铁牛,以镇堤坝,亦预弭水患之一法。”可以看出,乾隆的治水思路也是“人力与神力结合”,一方面要运用工程手段,同时还要有借助“神力”的佑护。
相信“神力”有效的根源来自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五行”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一种系统观,认为宇宙万物由五种性质的基本事物构成,是为“五行”。“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在世界观方面,其他民族也有“要素构成论”的观念,如古希腊哲学认为构成世界的四大要素是土、水、气、火;印度哲学认为,世界的基础是物质,物质的元素是“四大”,即地、水、风、火,一切有生命的物类均由“四大”和合而成。不过,与希腊、印度哲学不同的是,中国文化的“五行”不是静态且割裂的单独存在的元素,而是彼此相生又相克,这种动态的联系构成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大系统(见下图)。
“五行”相生相克图
“五行”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极为深远,中医、堪舆(风水)、命理、相术、占卜等都和“五行”有着密切联系。单从治水角度来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铁(铜)属金,金生水,水为金之子,子遇母,自然不敢造次;牛为坤,属土,土是水的克星。在古人的认识逻辑中,铁牛镇水,有着“双重保险”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