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洋联通世界

以海洋联通世界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漫长,东部、南部很多省(市)临海。历史发展过程中,海对于沿海地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有很大影响。福建省某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卷有一道单项选择题:

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有人以为答案是C,正确答案应当是D。

题目引起了学术界的讨论,专家们用大量史料证明,沿海民众不仅从海中获得生活资料,而且由海出航,走向世界,四海为家。海孕育了古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又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大海培育了人们走向世界的眼光、心胸和实际追求,这在隋唐之后是逐渐得到认可的。明清时代确实有过海禁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海禁的前提恰恰是统治者知道海洋能够联通世界,害怕引发内乱而蓄意关起海上大门。明太祖朱元璋就明白地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则人皆惑利而陷于刑宪矣,故禁其往来”(这里也含有以海为国防的意味)。即便如此,也没有完全切断中国与海外的联系。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民众出海闯荡世界的比例普遍高于内陆,世界各地老一辈的华侨华人,以来自东南沿海的为多。再如,我们说到天津文化时,总会说到“三水汇流”,一是海河,一是京杭大运河,一是大海,淡水与海水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天津文化的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