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

湿地

垛田。泰州是最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有特色的美景。在苏北里下河水乡低湿地区,农民在田间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将泥土堆积而成垛状高田,故称“垛田”。垛田之间有小河间隔,农人耕作进出,全凭一叶扁舟。泰州的兴化、姜堰两区,垛田最有特色,兴化市有以“垛田”命名的镇。垛田区内,河沟纵横交错,垛岸星罗棋布,如千万小岛荡漾于水网平铺的水域。垛田历史上以种植蔬菜为主,20世纪90年代在发展蔬菜种植和加工业的同时,增加了水产养殖。近年来,垛田的景观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垛田旅游的魅力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传播、称颂。

垛田之所以成为优美的风景,既在于“土”(种植作物形成的风貌),也在于“水”(水网密布的特殊景观)。每到春季油菜花开,“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旖旎景色令许多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在垛田观赏油菜花,与别处(如著名的江西婺源)不同,它不是土地上的大块风景,而是“寓统一于杂多”的独特景观。因有水网纵横田间,秀丽的画面更多灵气。远看黄花一望无际,近看则千岛分隔,闻声不见其人,形成“船在水中走,人在花中游”的特殊魅力。同时观赏头扎红方巾的水乡女人摇着小舟,摇曳在漫漫无垠的油菜田间,是别处难得一见的人文风景。目前被艺术家和游客盛赞最多的是满眼金黄油菜花的垛田春色。当地准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垛田旅游,营造夏季葱绿(蔬菜)、秋季白艳(菊花)的植物景观,使垛田旅游更加具有持续魅力。兴化是古代著名小说家施耐庵的故乡。有研究者说,《水浒传》就得名于垛田境内一个叫“水浒港”的地方,万千垛田构成的迷宫与水泊梁山神秘的意境之间存在艺术上的联系。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也出生在垛田,有艺术家认为,“板桥体”的“六分半书”,可能从千姿百态、韵味十足的垛田获得了创作灵感。据传这里还曾是岳飞大战金兀术的“迷魂阵”。这些历史文化的内容与特有的水景观相融合,将给垛田的水旅游带来更大的文化魅力。

2007年底,泰州被国家批准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9年4月5日,由江苏省旅游局、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首届城河论坛”在泰州召开。以后,泰州还多次举办中国湿地生态旅游节、江苏国际生态旅游节、中国泰州国际旅游节暨经贸洽谈会、中国·溱潼会船节等水旅游活动,把旅游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显而易见,在泰州旅游文化资源之中,水文化居于主角地位。该市在水利建设中已经注意到了水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水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显示出地域优势,值得全省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吸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