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文化的特色和优势
从文化区划分着眼,有学者把江苏划分为楚汉文化区、吴文化区、江淮文化区等三大文化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江淮文化区细分为金陵文化亚区、淮扬文化亚区和海盐文化亚区[2]。如果着眼于文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可以说江苏区域文化的主线和鲜明特色是水文化,这是与黄土文化、黑土文化、草原文化、山地文化、高原文化的明显区别。江苏地跨长江、淮河,东滨海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全省平原多,山地少,水乡风貌特征鲜明,不仅苏南河道纵横,苏中和苏北也是河渠湖塘密布,并有广阔的滨海区域和沿海滩涂。江苏大部分地区种植水稻,民众多以鱼米为食,滨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盐取利,这些都显示出江苏水文化的鲜明特色。因此,江苏在文化建设中应当抓住水文化这条主线,弘扬特色,发挥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发水景观资源,适合在发展水旅游方面做出好文章。
水的功能可以分为有形功能和无形功能。直接利用水体、水量、水面、水质、水能等有形的水物质产生的功能,称为有形功能;而水的生态功能、环境功能、人文功能,则称为无形功能[3]。以水景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供旅游、审美空间,属于水的无形功能。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中,水景观资源非常宝贵,它是人居环境的亮点,房地产开发几乎无一例外地注重滨水环境的利用。但是这种开发的过分密集,会导致美好的水景观成为住户的“私家风景”,从而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本文对此类情况不拟多作评价,而要强调的是水景观资源的公共属性和民生价值。对于公众而言,滨水空间的重要价值在于营造清新优美的水环境,为城市民众和社会大众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对象,提高和谐社会的生活质量。
旅游是当前民众生活中新的增长点之一。一般的自然资源旅游俗称为游山玩水,亲水是人的自然本性,无论着眼于经济价值还是社会价值,江苏的水旅游都值得大力发展,促进这一传统领域焕发新的活力。以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例,截至2018年底,全国先后公布了十八批共878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苏省拥有62处。也就是说,在占全国国土总面积1.06%的江苏省境内,水利风景区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7.06%。江苏还是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滨海湿地面积占全国同类湿地总面积的20%。江苏的水文化资源在全国居于优势地位,在开发旅游资源和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方面蕴藏着很大潜力。从美学风格上看,江苏缺少峡谷、瀑布、海潮等壮美型的水景观,水景观以秀美型为主,适合进行风景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垂钓、捕捞、娱乐)、度假旅游等,还可以与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农家乐旅游结合,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