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行业文化标识

保护行业文化标识

中华大地上的每一尊镇水牛,都可以视为一座纪念碑,镌刻着世代治理水患的努力。在古代被视为神兽,今天已经成为文化遗产,是守护水工程的“吉祥物”,一望即知是华夏水利行业独有的传统标识(股票行业“牛”的造型,是“舶来品”,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是文化个性。

然而,历经岁月沧桑、战火灾难,金石之身也会被湮没或损毁,特别是经过“文化大革命”浩劫,很多镇水牛被视为“四旧”而被毁。为了弘扬水文化传统,对现存的镇水牛应当加强保护,除了列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外,还有其他多种途径:

沉没于地下的,可以组织力量发掘。如山西永济的黄河镇水铁牛铸造于唐开元年间,元末以后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8年5月,当地政府决定寻找挖掘唐代镇水铁牛。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勘测、走访、调查,确定了镇水铁牛在地下埋没的位置,并于1989年3月破土动工,历时五个月,四尊镇水铁牛全部出土。至此,这一稀世国宝终于又重现于世,再展当年雄姿,为黄河流域新添了一处人文景观。

毁坏的可以重建。如浙江钱塘江镇海铁牛,铸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立于钱塘江北侧,与海塘共同构成“虚实”两道防线,防御海潮入侵,后毁于“文化大革命”。为恢复镇海铁牛景观,文物部门根据资料重新设计,有关部门资助,1986年6月铸造了一对铁牛,分别置于占鳌塔东西两侧,新铸铁牛依然保留了铭文:“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鬼蛇降。铸犀作镇奠宁塘,安澜永庆报圣皇。”江苏徐州黄河故道的镇水铁牛,建造于清嘉庆年间,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85年,徐州市筹建资金重铸了镇水铁牛,于同年12月置于黄河故道新牌楼一侧,现成为该市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引人注目的景点。

推陈出新也是弘扬镇水牛文化的途径。一些水利工程竣工之际,新铸镇水铁牛立于水滨,利用镇水牛的传统形象,取“牛”辛勤耕耘的品格,象征水利人奋进拼搏、为民造福的精神,实现其内涵的创造性转化,显示出水利工作的传统文化渊源,也为水工程增添了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