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镇水有来历

以牛镇水有来历

以牛镇水,起源甚早。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每治好一处,就铸造铁牛一头,沉入水中,以防洪灾发生。清代乾隆皇帝为颐和园镇水铜牛写的铭文里也肯定了这个起源:“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其实,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其科学性经不起推敲。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上,到战国后期,铁器才用于生产和战争之中,夏禹时代选择的镇水神兽可能是牛,但不会是铁牛,如果从取材方便着眼,更可能是石牛。

石牛镇水是史籍有载的,东晋常璩的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就写道:“(李冰)外作石兕五头以厌水精。……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同样的内容,汉代扬雄的《蜀王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全唐文》都有记载,文字表述稍有差异。就是说,李冰在修建都江堰工程时,做了五头石兕,用以镇压水怪。“兕”,状貌如牛,青苍色,就是牛的形象,传说中老子的坐骑“青牛”就是兕。后来又做了两头犀牛(一说为耕牛),一在成都城内,一在水利工程之中。可见在李冰时代就把牛作为镇水神兽,保护一方江河安澜,同时还有标志水位高程的实用价值。

镇水神兽为何选择牛而不是别的动物呢?有人认为,中国以农立国,故与农业生产最为密切的牛自然容易成为镇水之神物。此说可作为一解,但也只是可能的“之一”。要说关系密切,除了牛之外,马、狗、羊也是农业社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畜,而且各有其忠诚之德。古人选择镇水神兽,一开始也许出于实际生活的贴近,但到后来,牛成为最固定、最常见的镇水神兽形象流传下来,其中还是有文化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