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酒酿造
(一)清酒酿酒原料(酒米)
所谓酒米,是指适合用于日本酒原料的大米,其正式名称是“酒造好适米” 或“酿造用玄米”。目前酒米的新品种越来越多,总数已经接近100种。酒米主要特征是颗粒大、有心白(米粒中心的白色不透明部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少、高吸水性、外硬内软。清酒中最出名的有四大酒米。
1.山田锦
山田锦是最有名的酒米之王,米味极具张力,能够酿成口味和谐的酒。目前,山田锦是栽培人气最高的品种,主要产地在日本兵库县。
2.五百万石
五百万石是米仓新开发的畅销酒米,属于早生品种,耐寒性强,在日本各地都有栽培。其名称是为了纪念这种米育成的昭和三十二年(1957年),其产量突破五百万石。五百万石心白较大,研磨50%以上就会使其变得容易碎裂,因此不适合酿制大吟酿。
3.美山锦
美山锦是日本长野县开发的酒米。因为其心白如同长野县最为骄傲的北阿尔卑斯山山巅的白雪,因此被命名为“美山锦”。美山锦属于耐寒性强的品种,从日本岩手县到东北一带,以及日本关东北陆都有种植。
4.雄町
是原生种酒米,被认为是“山田锦”先祖的古老品种,晚稻。雄町的主要产 地在日本冈山。它是口感柔软的软米,易溶化,风味深邃,酿成的酒余韵绵长。
其他著名酒米还有八反锦、华吹雪、金纹锦、出羽灿灿、越淡丽及吟风等。
(二)清酒的酿造过程
清酒是借助酵母及曲菌等微生物采用并行复发酵(Multiple Parallel Fermentation)而成的酒精饮料。清酒是酒精含量最高的发酵饮品之一,对过程要求极为严格,通常耗时3个月左右。主要酿造过程有米的处理、米曲的制作、发酵液培养、醪及三阶段制造、压榨过滤及装瓶等五大步骤。
1.米的处理
米的处理主要指精米、洗米、浸渍、蒸米、冷却等过程。
精米是把糙米变为精米的过程,收成后的米为糙米,必须把米的外壳去掉才能酿造清酒。清酒是以米粒中心的淀粉酿造而成的。淀粉米心的外围包裹着脂质、蛋白质及矿物质,是清酒风味与香气的重要来源。为了避免风味不佳,必须先碾磨米粒。
精米度是指将米粒碾磨及精制至可供酿造的程度,它是评判清酒等级的重要指标,确切意思是指碾除后的米重占玄米(糙米)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例如,精米度60%的米,意指将米的外层去除40%,这个数值越小意味着成本越高,相同重量糙米加工后剩下的精米越少,加工难度越大,口感越轻盈纯粹。在传统日本语的说法中常用几割几分来表示精米步合,如二割三分就是23%的精米步合。
精米后的米需要洗米、浸渍,浸渍水温通常在10~15℃,接下来为蒸米过程,吸足水的米置于蒸锅上蒸热(用蒸汽约蒸1小时),蒸米取出后冷却至
32~35℃。
2.米曲的制作
米曲的制作是酿造清酒的重要工序,可以分为机器制作与手工制作两种。清酒界有句形容制造曲的重要性的古训:一曲、二酛(酒母)、三发酵。米曲是指在蒸熟的米上成功培育曲菌的菌种,它的作用是用以帮助白米释放淀粉糖化酵素,并将淀粉长链分子分解成短链分子,形成葡萄糖,这一过程称为糖化。米曲的制作一般在48小时完成。主要过程为蒸米入曲室、床揉、翻动、分装、糖化、完成糖化到制成几个步骤。依据曲菌繁殖的不同,米曲分为总破精型与突破精型,可用来酿造不同风味的清酒。一般来说前者可用来酿造各种清酒;后者用来酿造口感清爽、芬芳的清酒,多酿造吟酿酒。
3.发酵液(酒母)制作
所谓的酒母就是将蒸好的米、天然泉水以及之前制好的米曲,再混合酵母菌及乳酸菌后所得到的物料。可加入少量乳酸菌,乳酸能很好地抑制其他有害细菌滋生,通常两周左右完成。
4.醪及三阶段制作
将酒母置换到大桶缸内,加入蒸米、米曲及水,这一混合液被称为醪。清酒醪以酒母为基础,顺次增加原料使其发酵,这是日本清酒酿造的特点。原料的追加多分三个阶段进行,日本人称之为初添、中添和末添。加入的过程通常为期四天,第五天开始,酒液进行并行复发酵阶段,也就是淀粉糖化与酒精发酵同时进行,时间为2~4周不等。
5.压榨及装瓶
将发酵完成的醪放入水袋中,使用压榨机使液体与固体(酒粕)分开,此过程称之为“上槽”。而经过压榨后的液体则为“新酒”,酒精浓度约为19~20度,酒体带有轻微的混浊感,经过滤器过滤后即可成为透明纯净的“生酒”。压榨的方法通常有传统法、袋吊法与自动压榨法三类。
将榨出的清酒静置在桶中约10天,沉淀物便可沉积在桶的底部,接着再将澄清酒通过换桶的方式,达到沉淀过滤的效果。在澄清的酒中加入活性炭,再用过滤器过滤混合液,能去除清酒天然的琥珀色及拙劣的味道。
一般而言,清酒在装瓶前需要进行杀菌。巴氏杀菌法被广泛使用于清酒杀菌的过程中,通常进行两次,一次在过滤前,一次在装瓶前。之后的清酒还会进行调和、兑水(也被称为割水,降低酒精度的一种方法,通常会调整到15%左右,原酒通常在18%左右)等工序,最后便可装瓶了。装瓶后,部分清酒会进行一段时间的瓶内熟成,通常3~20年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