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壶制作咖啡

一、手冲壶制作咖啡

图6-4 手冲咖啡

(一)设备介绍

1.手冲壶

又叫手冲滴滤咖啡壶。滴滤式咖啡萃取法最先于1908年,由德国人梅丽塔女士(Mellita)发明。滴滤式萃取法是将研磨的咖啡粉置于滤纸上,滤纸搁在过滤支架(或滤杯)里,在咖啡粉上面加入热水,由于重力作用,萃取过后的咖啡液就会顺着滤杯下方流出来,过程简单流畅,无过多浸泡过程,制作出来的咖啡液澄澈明亮。在此原理基础上,一大批咖啡萃取技术和设备应运而生,手工滴滤冲泡是技术难度较大、咖啡饮品口感可塑性较强的一种咖啡冲泡方法,常有“一壶走天下”之说,所谓的“壶”就是指用来手工冲泡的长嘴壶。

2.过滤媒介

滤纸是常用的过滤媒介,更加纯正、优雅的过滤媒介是法兰绒滤布,如冲泡得当,口感会更加纯净,层次感更强。法兰绒滤布的保养相对比较麻烦,每次使用后需清洗干净,沥干后装入保鲜袋里,再放入冰箱里妥善保存,下次使用之前,进行适当冲洗。

3.滤杯

滤杯是手工冲泡的核心。滤杯有玻璃、树脂、陶瓷、金属等几种不同材质可供选择,树脂最便宜,陶瓷保温性能最好。从结构上看,滤杯内壁上凹凸的沟槽是人为形成的滤纸与滤杯内壁间的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提高萃取质量。

传统椭圆形滤杯下方孔洞有单孔、双孔、三孔等类型,称为单孔滤杯、双孔滤杯和三孔滤杯。单孔滤杯(梅丽塔杯)操作难度最大,需要冲泡者对水流和时间有着更加精确的把握。日本HARIO的V60系列滤杯为圆锥形,下方是一个直径相对较大的圆孔,杯壁则有着螺旋形凹槽纹路,增加了咖啡粉层的厚度,便于使用绕圈法注水,提高了第一次注水焖蒸的萃取均衡性,使咖啡粉能够均匀浸润。此外,通透性使得水流与气流的通道都更加顺畅,咖啡的口感更佳,平衡而富有层次。

拓展视频6-2

(二)操作步骤

1.放置分享壶和滤杯,折叠滤纸,并将所有器具放置在电子秤上;

2.用适量的热水打湿滤纸,这样既可以使滤纸平顺地黏合在滤杯上,可以清洗滤纸可能存在的荧光剂和纸浆味,同时还可以给下面的分享壶进行温杯预热;

3.将适量研磨好的咖啡粉倒入滤纸中,用手拍滤杯至咖啡粉平整;

4.焖蒸,手持壶,慢慢均匀地从中心处用顺时针绕圈法,一层一层细密地浇淋,直至将咖啡粉全部浸湿,粉水接触即开始计时;

5.静置30秒钟左右,此时,淋湿后的咖啡粉犹如膨松起来的山丘(这是咖啡豆新鲜的明证),但此时并无大量咖啡液从下方流出;

6.焖蒸结束后,再次持壶注水,还是顺时针绕圈法,从里(中心点)往外一圈一圈细密连贯地浇淋,到了外圈后(注意不要淋到最外侧的滤纸)再顺时针从外往里淋浇至中心点,直至达到所预计需要的水量;

7.等到萃取过程结束,将滤杯连同滤纸等撤开,就可以直接享用咖啡了。

手冲咖啡的可操作性很强,考验咖啡师对咖啡的理解,需要不断调整分水比、水温、萃取时间和操作方法等不同的参数来达到不同的饮用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