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加工与处理
咖啡的加工分为鲜果阶段的初加工和烘焙阶段的深加工两个部分。
(一)初加工
咖啡鲜果阶段的加工称为初加工,也称“处理法”,不同的处理法对咖啡的风味以及烘焙均有重要影响。目前,最常见的处理法为干燥法(Dry Pr℃essing)(也称日晒法)和水洗法(Wet Pr℃essing)两种。咖啡处理最主要目的是获得带壳豆,或叫作羊皮纸咖啡豆(Parchment Coffee Bean)。
1.水洗法
水洗法又叫作湿加工法,采收后的咖啡鲜果经过浮选、脱皮、发酵、洗豆、干燥、去壳、分级、包装等工序,获得咖啡豆。
第一步,浮选。浮选通常是在流水线式的蓄水槽中完成,成熟的鲜果比较重,会沉在水下,这是将水面上的枝、叶、垃圾、干果、病果等去除。
第二步,脱皮。脱皮指的是利用脱皮机将外果皮、果肉等剥去,以利于接下来去除内果皮表面的果胶。
第三步,发酵。发酵是一个能影响咖啡豆风味、口感的重要环节,需要利用发酵池完成,较多依仗操作者的经验判断,用以去除内果皮表面附着的果胶黏液。
第四步,洗豆。洗豆是为了获得表面干净清洁、毫无粘手感觉的带壳豆,这一道工序需要在发酵之后在洗豆池中迅速展开。有时在洗豆之后还需将洗涤后的带壳豆置于清水中浸泡几个小时。
第五步,干燥。完成洗豆和浸泡操作的带壳豆含水量很高,往往超过50%,通过干燥环节,使咖啡豆表面干燥,且水分含量降低至11%~13%。干燥咖啡豆可以通过日光晾晒干燥,也可以采用干燥机来人工烘干咖啡豆。根据经验,单纯使用机器干燥很难获得最佳的口感,纵使用机器干燥的咖啡豆也需要适度经历一下太阳光的沐浴。此外,甜蜜处理、室内阴干等特殊工艺在加工环节也比较常见。
第六步,去壳。在销售之前,带壳豆需要进行去壳操作,使用去壳机来去除残留的内果皮(果胶),脱壳后的咖啡豆再用抛光机进行表面抛光处理,杂物和部分银皮会被去除。
第七步,分级。目前很多去壳的抛光机械还带有咖啡生豆的基本筛选功能,能流水线式地将咖啡豆进行分级处理。可以使用风力、振动筛、比重等不同原理的分级专用机器进行该项工序。
第八步,包装。经过分级的咖啡生豆已经成为商品咖啡豆,下一步是使用牢固、干燥、无异味的麻袋进行包装、储存和运输,这期间,避光、通风、防霉、防虫等四点需要重点关注。
2.干燥法
干燥法,又称“日晒法”,属于干法加工过程,除了第一步浮选与水洗法基本相同外,接下来的工序流程为:日光摊晒、脱皮、去杂、分级、包装。先将采收的咖啡鲜果在日光晒场或晒架上摊晒,往往需要1~2周时间。接着,将干透后(含水量为10%~12%)的咖啡果用脱壳机直接脱去果皮、种皮,拣去杂质,并使用电子选豆机等设备进行分级,然后就可以进行包装、储存和运输了。干燥法作业过程简单、投资低廉、操作便利又不依赖过多的水资源,但更加依赖工人的经验技术(尤其是判断干燥程度)。
今天,除了传统水洗法和干燥法外,咖啡行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处理方式,如改良式的半水洗法、全程不沾水的甜蜜处理法、厌氧处理法等也因风味出众而逐渐流行起来。
(二)深加工(烘焙)
咖啡生豆不能直接食用或饮用,带有诱人香味的咖啡熟豆,是咖啡生豆经过加热烘焙、脱去银皮后的产物。烘焙咖啡豆的过程,是咖啡经历高温焙制,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获得色、香、味,形成风味油脂的过程。
咖啡豆在烘焙加热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复杂的物理及化学变化,大量物质释放出来,又生成大量新物质,香气、味道、油脂、醇度、咖啡因含量等与感官有关的特性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可以说,咖啡豆烘焙的过程是一个创造风味的过程,是咖啡制作的核心。

拓展阅读6-2
根据咖啡豆烘焙的不同程度,可以将烘焙度划分为浅烘焙、中烘焙和深烘焙三大类。
表6-1 烘焙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