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与典范的标本——长篇叙事诗《公仆本色》序

崇高与典范的标本——长篇叙事诗《公仆本色》序

蔺斯鹰

保山平凡的公民杨善洲,中国普通的共产党员杨善洲,一生坐得直、行得正的杨善洲,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和坚守一辈子的杨善洲,其先进事迹一经传播,便感动了天南地北的中国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也就在“老书记”这个典型走向神州大地的时候,保山本土作者也及时为杨善洲创作出一部叙事长诗——《公仆本色》。这个事实,同样值得保山人骄傲。

如今“老书记”一词,成了杨善洲的代名词。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杨善洲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物质生活的淡定、对人民群众的真爱”。他用毕生精力践行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心血和汗水抒写了爱民、亲民,勤政、廉政的平民情怀,对人生负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严谨作风。正如诗人赵振王所说:“一位老人走了/给我们留下一部教材/标题不长/就一行简洁的文字/为人民服务/没有尽头。”

青山常在,风骨永存。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杨善洲的一生,无疑就是这种“修养”的范本,杨善洲退休不离志,用不屈不挠的意志,用饱满的夕阳红染绿一座座贫瘠的荒山,兑现自己“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把上亿元的林场无偿献给了国家,用万亩绿洲展示自己的有限生命。为官做人,杨善洲用“表里如一”和“始终如一”的“一个样”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示普通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忠诚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始终淡泊名利、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始终艰苦创业,保持劳动人民的朴素本色。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叙事长诗《公仆本色》的作者在题记里说: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朴素中不乏生动,概括地总结了杨善洲普通而不平凡的一生。

诗人赵振王创作的叙事长诗,立足高远,超越了自己的思想和艺术境界的层次,抒写大我形象,表达崇高情怀,提升诗歌的宏伟意蕴。这是他诗歌创作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诗人站在时代的高度,甚至可以说站在了一个关乎党的建设、国家发展、民族安危的高度,深刻地揭示了从杨善洲这位典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党员价值、人生价值和生命价值。它不仅有力地把握住了杨善洲的思想本质,并且也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可以说,在人们精神领域更加多元化的今天,长篇叙事诗《公仆本色》无疑是一首标榜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中国共产党人公仆情怀,引领我们走向崇高的正气歌。杨善洲的公仆情怀和正风正气,在长诗里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展示。

诗人成功塑造了老书记超然物外、诚以修身的精神风范;刻画了主人公卓然独立、勤以自强的人格魅力;凸显了杨善洲淡泊明志、俭以养德的人生境界。长诗《公仆本色》在省内外报纸公开发表后,受到不同层面的读者的好评。近百家报纸、网站等媒体节选发表,《保山日报》《丽江日报》《迪庆日报》和《阿佤山》加“编者按”转载了这部叙事长诗,创造了空前的诗歌现象。这是长诗之幸,亦是保山之幸。

在建党90周年之际,叙事长诗《公仆本色》的出版,将作为保山的一份特殊礼物,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长诗即将付梓,写下这些文字,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