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诗的形成,显得很庄重

长诗的形成,显得很庄重

从单纯的宣传意义和价值而言,我们保山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偏居西南边陲的小地方保山,在近几年一个短短的时间周期里,相继涌现了郑垧靖、杨善洲两位重大典型人物,紧接着,又神话般出炉了一位“超女”段林希。今年的奥运会上,不慌不忙地走出来一位竞走冠军陈定。保山在全国不间断地爆出冷门,冲出黑马,面对这些奇迹一样的典型、明星,作为保山人,心里总是喜滋滋、美滋滋的,内心深处的自豪感时时浸漫情感大堤,洋溢了一份荣光。

2011年2月24日,于我而言,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是日,《保山日报·文化周刊》以八个版的篇幅全文发表了长篇叙事诗《公仆本色》。报纸的“编者按”说:

杨善洲同志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众人皆赞,举世称颂。如今,在善洲与绿洲之间渐长而成的“杨善洲精神”,已远远超出“保山”这个地域概念,走向云岭大地,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此前,《保山日报·文化周刊》两次刊登纪念杨善洲的诗歌专版,此次又首破纪录,用八个版的规格,为客居保山的诗人赵振王创作的长诗《公仆本色》的完整出场腾出“沃土”,让“公仆”生根发芽,让“本色”开花结果,全景式、诗意展现杨善洲的“本色人生”。

在这则“编者按”里有一个特别的词:首破纪录。并不是我的长诗写得多好,核心在于保山出了一个名气很大的杨善洲;过程在于我为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典型写了一部长诗;价值在于报纸不惜大篇幅的版面, 用八个版的规格第一次公开刊载《公仆本色》。在这之前的一个月,只有施甸县文联主办的《施甸文化》在“共产党员的典范——杨善洲事迹特刊”里全文发表过这部作品。也值得一提的是,特刊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好评,有评论说小刊物、大气魄,具有史料性,值得收藏。因此,一时间存书被索要一空,施甸县文联被“逼”又加印了一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