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队出发——杨佳富“边关系列小说”读后

列队出发——杨佳富“边关系列小说”读后

这是一个文学的大操场。

班长站在正中央的一个适当位置,呼点着“边关系列小说”的名字:边关冷月、边关迷雾、边关流星、边关风雨、边关红日、边关落雪、边关闪电、边关雷霆、边关云霞、边关彩虹、边关风云……一个个应声作答:到。顿时,集结完毕,一个整齐的班队列,在操场上齐刷刷地站立着,且还是一个加强班。

这位“班长”,就是公安边防部队大校警官,当代公安边防文学创作的领军人杨佳富。

进入2012年,最初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云南民族出版社隆重推出杨佳富的“边关系列”长篇小说。当我掂量着这10多部“边关系列小说”时,就感觉到春天里的果实居然比秋季的还饱满。重量与质量,被杨佳富一担子挑着,从容自然地行走在30年的文学之路上。彝族同胞杨佳富晚我一年军龄,在文学道路的勤奋跋涉中,却把我抛得很远,从而拉开了文学的距离。作品,是这个距离上的里程图标。我与他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不好具体衡量,只是觉得我在他身后紧走慢赶,还是看不到他远去的稳健背影。在这个人为的距离上,除去杨佳富的这一套阵势强大的“边关系列小说”外,中间还间隔了15部报告文学、10部散文集、5部诗集、3部电影和7部电视连续剧。如此距离上阻隔着的“崇山峻岭”,就算我的体能、脚力再好,追赶的愿望,也只可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忆当年,与佳富都是文学青年的时候,属于“学写着”一起上路的那一拨人。那时,大多属于小打小闹豆腐块,残缺不齐破文章。经过各自的不断奋斗,转眼30年时光随风去,优劣胜汰自在人生风景中。其实,有杨佳富这样一位彝家兄弟打头阵,在文学的战场上搏杀,从心里面感觉到踏实。喘不过气来嫉妒这位文学的“班长”,立于崇拜标识下的沃土空阔无边,有渐长的禾苗在从容地迎接风霜雪雨。文学需要领军之帅,也需要万千之兵,更需要经典之作。如《边检站》《军人荣誉》《带泪梨花》等影视作品,都是值得反复观看的剧作,这些影视作品都是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基本上属于边防警察的大风歌。作品里的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构思巧妙,描写入木三分,成功地塑造了公安边防部队一个又一个英雄群像。

“彝族作家杨佳富手里有一支钟情于边防之笔、一支钟情于英雄之笔,他为公安边防事业抒写出了灿烂华章。”杨佳富所拥有的“边关”这个特殊题材,是盛产义胆忠勇、刀光剑影故事的沃土,这是不争的事实。戍边防、守边防,杨佳富忠于职守;看边防、想边防,杨佳富不折不扣;思边防、悟边防,杨佳富深浅有度;爱边防、写边防,杨佳富痛快淋漓。在我们周围并不乏“边关写手”,而像杨佳富一般纵情地抒写、彻底地抒写,塑造“边关魂”者却不多。杨佳富通过对边关众多形象的塑造,全方位地展示公安边防官兵与各种犯罪活动斗智斗勇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同时,多视角地再现西南边疆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杨佳富精心塑造的一个个艺术形象,具有思想性与故事性、艺术性与可读性等特点,同时,具有教人立身,扶人立德,催人立志的作用。

作为有成就的作家,写好自己的作品是第一位的,这是作家应该具备的最起码品质,杨佳富具备了这样的品质。除此之外,杨佳富的另一个品质就是倾心尽力地发现、培养和推荐文学新人,这是又一个意义上的文学“班长”。杨佳富在不断呼点着年轻的文学爱好者的名字,给他们出场的机会和入列的资格,也有成名的阶梯。耐心引领,精心呵护,让那些具有潜力的文学新人感到一种被关爱的温暖,被助推的力量,使得公安边防部队文学新人辈出,文学队伍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而没有出现断裂、断层和断代的尴尬现象。

作为公安边防文学“班长”之一的杨佳富,不但自己的作品写得多、写得好,组织文学队伍的工作也做得很不错,并形成一种合力,出发、进攻、冲锋,抢占制高点,这是在杨佳富身上凸显的品质。杨佳富不但让自己的作品成批量地列队,同时,提携着文学新人们如雨后春笋般列队,所以,杨佳富的面前有两列横队或两路纵队:自己的作品;文学新人。

列队出发,向着太阳,向着文学的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