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只言片语

一个人的只言片语

赵月明

返校时在自己的QQ状态上写着:“淡淡的怀念。满满的期待。载着。奔前程。”每一个标点我都换成了句号。只有句号才能省略掉那些或惆怅或忧伤的语气。即使被人随便画掉几个字,还依然成句。因为我知道,踏进校门不久我的状态就会变。人总是这样容易厌倦。在家久了,倦了,想回学校,真的到校了,又忽然觉得在家的日子还没过够。

人生弹指芳菲暮,许多事也就没有了计较的必要。可有些东西你就是计较不起,比如你的身份、能力、人缘……

过去的2009年,我们除了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之外,还受到了一股网络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那句: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现代人借这句自嘲的网络语言,仰望苍天,大声地喊出了自己的寂寞。

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独自一人买醉于街头,你默然抬起头,却找不到一张熟悉的面孔。

习惯朗月照花,却突然有一天,月亮没有出现在苍穹,代之的只是微微星光,心一下子沉落了,你觉得花是寂寞的,它开得无精打采,昏昏暗暗。你为什么能感受到花寂寞了呢?是因为你的心先寂寞了吧!

或许与文字有染的人都是脆弱的。我读元好问的诗《雁丘》,不禁为他感慨。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他是当时的文坛泰斗,多才多艺,论起来,比唐宋时的大多人都要出色。除了长于诗文、治政有声之外,他还深于历算、医药、书法、书画鉴赏、佛道哲理等学问。他还是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他学问深邃,著述宏富,援引后进,为官清正,不愧为金元大家,即使至明清,堪与他比肩伯仲者也难得罕有。

然而,这样一个大才,却始终没有获得和李白、苏轼,哪怕是陆游一样高的评价。甚至,如果没有通俗小说的传播,元好问这首词也未必见得有多少人知道,至少不会流传得这样广远。而且讽刺的是,很多人背得死熟的只是这阕词的上半阕。世界上的文人能得到怎个下场呢?我不禁想起了三毛,老舍,海明威,川端康成……

在家收拾行李时,突然发现了一本《散文诗》,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真的。离家太久了,多少个没有卧床捧读的夜晚,早已不记得了,只是偶尔在心里嘀咕着赵振王的那句诗:诗是语言表达的最佳方式/诗是自言自语的最高境界/有诗的人生是快乐的/幸福的/也是富足的。

呵呵,这就够了。

QQ空间加密的人,多半不是里面有什么秘密,而是不愿让别人打扰私人空间。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中,倦了,累了,在虚拟的世界寻求片息安宁。

可是久了,看到别人更新的一条条状态,自己好像被隔绝在无人知道的地方。有种OUT的感觉,有种被抛弃的味道,不久他也会开放自己的空间,然后融入人群,被别人同化。那些所谓的无所谓的关于自己的纪念日,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

承诺说出来很轻,像烟花般灿烂,但是做起来又是那么沉重。正如我答应过朋友,去岱庙给他求个平安符。可每当我想起来的时候,我都没有时间;每当我有时间的时候,却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