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梦幻——情景剧《梦幻腾冲》观后
我在清明节那个周末,专门赶到腾冲观看《梦幻腾冲》,看了这台节目后觉得不后悔。作为保山的一个文化产品,保山人就更应该观看,带头品尝这份成果,这是一种责任。
文友龚绍萍是腾冲人,她这样感受《梦幻腾冲》:短短七十分钟,借助高超的声、光、电的烘托,以及电子字幕的解说,腾冲大地的神奇与厚重的质感在观众的脑海中一点一滴地积淀,虽有些轻描淡写,最后却基本成形。具有时代特点的电子字幕解说将那些舞蹈语言无法表达的领域很轻易地展示在观众面前,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内涵,这样短时间高容量的演出,非一般舞台表演所能企及。如果说腾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一颗颗光润的珠子,那么《梦幻腾冲》的编导和演员就是一根优质的线,他们将腾冲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手链。这么耀眼的手链带到哪里都有人询问它的出处。其实腾冲的山野,大街小巷沉睡着无数颗这样的珠子,乘着各种媒体和新建的腾冲机场飞翔和新修的腾密路远行,腾冲必定有更多的故事被串成各式珠链飞出腾冲,飞向全国,飞向全世界。
龚绍萍的这则短文,让我记住了两个词:“短时间”与“高容量”。
观看了《梦幻腾冲》,我该怎样去感受和解读呢?在这台节目逐渐升温的状态下,抛开“边城绝唱”“大创意、大投入、大制作”等广告味有些重的词,就冷眼看一回“梦幻”吧。
首先,我不太赞成“这样一台独特的、经典的旅游晚会无疑将会成为腾冲又一张亮丽的名片”的提法。《梦幻腾冲》绝不是一张普通的名片,而是一桌丰盛的文化大餐。它不应该是络绎不绝的游客们“夜间活动的一个最具吸引力的内容”,不能把“精神餐饮”活动拘囿于“夜间”这样一个极其狭隘的时空里。只要符合观众的需求,优秀的节目完全可以从早到晚演个不停。随着腾冲旅游热有增无减的势头,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而绝非我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想。
对于这台节目的形成和公演,有许多的详情介绍公诸世。尽管曾组织过多台大型晚会的专家何真、王洪波、蒋明初、万里,与总编导陶春对《梦幻腾冲》剧本剧情一次又一次地策划、讨论,一次又一次地修改,且在试演期间,云南省委宣传部又组织全国一些专家到现场进行研讨修改,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漏洞也是轻易能够看到的。诸如,第三章“碧血千秋”,用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来做穿插,未免有些俗套且难以承担起发生在腾冲的那场历时两年的焦土作战的悲壮史实。新婚之别,远征军战士带走的那把琴,虽然在著名的“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乐曲声里不停地弹拨,为此我也流下动情的泪水,可总觉得其中还是缺了点什么。试想,第二章“古道马帮”里一把撑开的小伞曾经给赶马人带去无限爱意,送去了贤淑女人一言难尽的企盼的话,那战争中的离别场面再重复这种简单的“送别”情景,就有煽情而不讨好的“败笔”之嫌,很难再现“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日军侵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在内的大片国土,此后,腾冲成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远征军经过艰苦卓绝的血战,全歼日军,腾冲成为全国沦陷区中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依我偏执的“军旅情结”而言,涉及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作品,还是得由特定的人和事来做“桥梁”。节目的表演是到位的,演员从观众席两侧冲向舞台(阵地),加上声光的特技效果,已经不缺激烈的战争场面,却感觉缺了张问德《答田岛书》的凛然正气;还缺了妇孺老幼万众支前的恢宏场景……
特殊“演员”介入,给节目增添了新鲜的活力,活马们实地与全体演员同台演出,与广大观众见面,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马锅头手里的“马腿灯”一晃一晃地亮着,点亮了我怀念的那盏油灯。让我想起自己的马锅头爷爷,想起了爷爷的爷爷们历尽艰辛酿造的家族辉煌历史。我属于马锅头的后代,对眼前的“这一幕”,或者说远去了的那一幕幕,有着血缘般的深厚情感和超常的亲和力。对于这个话题,我有太多的素材,也曾经在过去的文字里留下过浓情重墨。对马掌、马帮、马铃、马圈、马槽、马驮子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所以,在听到也看到“洋火一垛,玉石一垛,毛料一垛”的时候,就觉得此“垛”应该是彼“驮”,既然是马驮来的,那就应该是一驮驮溢满汗臭的物品。我绝没有吹毛求疵的意思,只是提出来以待商榷,打造精品力作,就得字斟句酌,力求准确。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就是字幕上的字,有些显示不够清晰,也希望能予以改进。
我的视野里又出现和顺的景象了,就审美疲劳的角度分析,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和顺的风景,是经过近千年的一代代人用火山石精心地堆砌起来的,所以,它不仅是一个个坚固的庭院,更是整个和顺的无坚不摧,它采用的是马帮文化、玉石文化、汉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些黏性极好的黏合剂粘连而成的。世界上没有比文化更持久的东西了,就拿和顺的洗衣亭来说,那个非常生活化的小亭子,充满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勤劳的女人们在氤氲的水雾中洗濯,柔曼的动作扯带出心灵的舒缓,那种画面感,有时比火山喷发所呈现的场景还要壮观。如果我是编导,一定要在《梦幻腾冲》里加入这个舞蹈元素,它最能够体现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情绪。有离别就有期盼和等待,如梦如幻的洗濯场面不亚于第四章“和顺家园”里的玉面舞蹈,那舞姿纯粹得让人心动。
马帮、商贸、战争、战场、缤纷服饰、异域风情,以及温婉的和顺女人……始终没有能够在梦幻的光芒中消逝,旖旎多彩的腾越文化在一场奇音妙舞里得到提炼和升华。腾冲单有火山、热海,是不够的;腾冲有了马帮文化、玉石文化、抗战文化等也是不够的;腾冲成功开发和顺魅力古镇,还是不够的。腾冲需要诸如大型史诗《梦幻腾冲》这样的文化产品来再塑旅游城市的现代形象,使极边第一城更趋于完善、完好和完美。
《梦幻腾冲》必须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站稳脚跟,伸出庞大的根系,在自然、人文、历史的沃土里根深叶茂,支撑起具有悠久历史的腾越。业内人士应该看到,《梦幻腾冲》的演职员是很努力、很敬业的一个群体。演员的演技、素质是一台节目的根本基础,在这个时候,如果过早考虑降低成本,实现“本土化”,并不利于节目的健康成长,只希望《梦幻腾冲》走好立足、求稳、提高、日臻完善的路,同时,走好“腾越文化史诗,极边音舞绝唱”的响亮之路。
冷眼,热心肠。我的观看结束了,梦幻却没有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