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投文学之旅——《源——云南能投集团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集·散文卷》序
从从容容地写下“能投”“文学”两个词,却又战战兢兢地把它们合二为一,组成“能投文学”这样一个完整词语的时候,心里却显得非常地忐忑不安。五年前,在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文学艺术联合会的麾下,能投作家协会于2016年3月1日应运而生。由此,开始了云南能投的“文学之旅”。
作为第一届作协主席,我一直都在为此做着积极的努力:发现人才、组建队伍、培养“幼苗”、开展活动、建立内外联络的机制等等。在今天回眸一望中,客观公正地评价能投作协的工作,也算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当然,与其他学会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全体会员不甘寂寞、默默耕耘、奉献智慧,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创作,为能投集团蓬勃发展的美好未来吟诵讴歌和树碑立传。
能投作协成立之初,本来由分管领导兼任“主席”一职,可领导重任在肩、分身无术,指着我一张老脸并气势恢宏地说了一句:“作协主席,就你当最合适!”当时,吓我一大跳,小腿都“弹三弦”了。“合适”只是领导的信任,而“是否合适”却是我的能力之定数了。到底“合不合适”呢,我心中也没有数————说“合适”,据当时所掌握的情况看,集团范围内“想写”“会写”“能写”的文学爱好者,屈指可数;要想短时间内改变现状,那是一件“上天摘星星”的事情,就算我个人书写能力“强”,可手下的文学队伍力量微弱,也难在一时半刻里打下一片“文学江山”,更何况,我也仅仅属于文学队伍里的“苟延残喘”之辈,在这样的前提下,让我组建并领导能投的文学队伍,着实是件让人小腿“弹三弦”的事情。而当时,能投作协成立大会正式召开了,外请了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性能出任能投作协的名誉主席,且请其亲自到成立大会的主席台就座,发表了寄予厚望的祝词。
作协工作从此展开了。先是建了一个“能投作协”的QQ群,所有“迎来送往”“上传下达”和会员沟通交流皆有此强大而“漂亮”的“Q妹”承担,接下来就是发展会员的事情,在当时“总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现状里,我们发出了一道“自愿加入”的诚挚邀请,这份真心实意的“邀请函”,延至今天,曾得到了集团范围内众多文学爱好者的响应,眼下会员人数达150人(亦有集团外的文友相呼应,鉴于是行业作协之故,我们婉言谢绝了不少人的申请)。
文学,是一个“当不得饭吃”的客观精神存在,没有人去特意重视时,它就是一片茫然无措的白雾或背影,只要有人着意在乎时,它就是一幅能够让人真正感觉到的坐落于精神领地的山水画卷。“能投文学”伴随集团的成立一直健康地成长着,而且,它有着肥沃的土壤与生长的厚土园地——云南能投报、云南能投杂志和官网的“能投文苑”专栏。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向阳而生,并会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实现从弱到强的突破与跨越,有更出色的作家站到云南文学、中国文学的前列,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呈现给社会。
到2022年初,就是能投集团成立10周年的大喜日子,这个美好的记忆将伴随着日月的升落、寒暑的来往和岁月的更替如期而至。当年,作为参与组建的人见证了“能投这10年”的成长与发展,如今,回望“投创未来”中已经逝去的10年历程,可谓心潮起伏、热血澎湃,有时还会热泪盈眶,眼里与心中的种种情形,时时勾起一位亲历者的特殊情感,以及对能投集团历经风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样一个巨变中的回忆、回味和展望。
为迎接云南能投集团成立10周年,能投作协编印这本题为《源——云南能投集团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集·散文卷》,以示能投作协每一位会员对集团的忠诚、对岗位的挚爱及对能源事业的无限敬重,这既是能投作者的一次成果展示,也是一次文学的“誓师大会”。收入此卷的80多位作者,皆来自集团各基层公司的文学爱好者,他们中不乏车间工人、班组成员等,可谓新老俱之、男女皆有,人选一篇,绝不重复。从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平衡了看,是一部值得关注和拥有的散文读本。作者们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生旅,描摹亲情,刻画图景,抒写事业,讴歌岗位,唱响集团“绿色能源、现代物流、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基本能够展现云南能投作协会员目前所具备的整体实力,这是一次值得庆幸的“集体出征”。当然,由于作者参差不齐,导致作品质量也存在“不稳定”因素,这是在所难免的一个共性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创作活动中应当避其所短,扬其所长,崇德尚艺,以文艺之光铸能投之魂,努力书写好云南能投集团这样一部波澜壮阔、叙事宏大的成长史、发展史!
一气呵成,写下这段感言。是为序。